成長
雷?達里奧是橋水基金的創(chuàng)始人,橋水基金是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它為來自全球大約350家機構客戶管理將近1500億美元的資產(chǎn)。因為雷?達里奧的聰明、成功和特立獨行,他還曾被媒體稱作“投資界的喬布斯”。
雷?達里奧在今年9月出版了一本新書叫《原則》,詳細介紹了他的投資之道,以及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秉持的理念、原則和哲學。獵豹CEO傅盛也讀了這本書, 他從中讀出了一個人應該如何成長。傅盛結合自己對《原則》這本書的理解,分享了他的心得。
首先,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塑造者。
一個人的改變?nèi)绻姓系K,這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是人的思維。改造思維的關鍵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塑造者。幾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塑造者,他們是有極強的愿力和能力改造自己。就和健身房的身體塑型一樣,本質是相通的。肌肉能通過鍛煉長成新的樣子,人的思維也同理。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自我進化的能力。動物只能靠基因突變完成進化。《原則》里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話說:“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驅動著所有的一切。”
人這一輩子也是進化的,進化改變自己,身體能變瘦,思維模式也能變高級。當一種思維訓練,逐漸變成一種思維模式,長在自己的身體里,就會內(nèi)化為一種本能。假以時日,這些思維和推理,慢慢會變成一種很好的直覺。而這種精妙的直覺,從來不是靈感一現(xiàn)。別人夸贊你某方面感覺很好,所謂這感覺,不是別的,就是熟練。天天觀察,天天琢磨,反復思考,就形成了一種能力。這就是塑造者的路。
其次,進化的過程就想象自己是一臺機器,處在目標—訓練—結果的不斷循環(huán)中。
在自我進化中,你可以把自己看成一個運行的機器。你要知道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以產(chǎn)生更好的結果,通過把你的目標和結果進行比較,可以確定如何修改機器。
自我進化就是讓機器不斷在一個進化循環(huán)上。這個循環(huán)是:先有一個目標,通過機器的訓練,輸出一個結果。而機器本身的改進在于人的設計。
你自己既是這臺機器的使用者,又是這臺機器的設計者。很多人只把自己當作機器使用者,而忘記自己也可以是一個好的機器設計者。
把自己假定為50分,未來才能成長為60分、70分、90分,永遠沒有到100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jīng)到了100分,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了,也就會失去了目標感。目標不是渴望,目標是你為了一件事情,能夠去爭取,甚至放棄掉別的事情,這才是你要達成的目標。
而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但不要因此停滯。不要把問題看成結果,要把問題看成過程。看成結果就會陷入擔心害怕,不愿嘗試,不敢犯錯的狀態(tài)中。但是如果不經(jīng)歷問題,你就沒辦法診斷,不知道自己弱點在哪,你就無法客觀真實面對自己,就談不上自我進化了。
再次,自我進化的最大障礙是自我。
自我進化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它有非常多的障礙,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自我(ego)。
自我是非常感情化的東西,它會給你建立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因為人都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本能總是想強行辯駁,別人一批評你,你就怒了。因為你害怕面對復雜的東西,你就總是希望把問題簡單化。你的出發(fā)點不是為了面對現(xiàn)實,而是充滿了“我我我”——這就是自我的障礙。
傅盛認為,人的大腦實際上會有爭論。爭論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種情感,主要由大腦的杏仁核區(qū)負責。比如別人一批評,我就不高興,一說話就怕犯錯,這都是人的本能,是幾十萬年進化的結果,基本都是動物屬性。另一派則是理性,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qū)域負責。
如果你真要追求真理,你其實就應該讓理性思維占主導。反過來,如果你只是想表現(xiàn)出來很正確,那你就讓感情占主導,這時候就被杏仁核綁架了。
人就是這樣的。當問題發(fā)生時,不能面對現(xiàn)實,會找很多理由獲得心理安慰,讓自己覺得舒服。這種生存本能,刻在了人類基因中。不過,發(fā)展到近代,人最終還是要去追求真理。具體來說,就是對現(xiàn)實的精準理解,這是取得成果的根基。所以,清醒區(qū)分自我是你了解和認清事物本質的前提。
最后,極度開放和極度透明。
《原則》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解決思路,就是激進地開放——多樣化聽取意見,實踐中極度開放。
《原則》這本書這部分講得非常精彩,雷?達里奧說:封閉的人時常打斷別人發(fā)言,開放的人則善于傾聽和引導對方發(fā)言;封閉的人常說,“我可能錯了,但是我認為……”,開放的人知道何時陳述,何時提問;封閉的人不喜歡被挑戰(zhàn),開放的人永遠保持好奇。
今天知識更新非常快,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加之,自我的保護、辯護, 常常就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你根據(jù)有限的視角,做了判斷,但這個判斷有可能是錯的。
傅盛建議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也許我們自己并不知道最好的答案,多去問問那些值得信賴的持反對意見的人。記住,你是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最好的答案。
以上就是傅盛對《原則》一書的讀書心得,傅盛從中讀出了“成長”,也具體總結了實現(xiàn)的方法、路徑,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