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臘梅花六首: 梅生紅粟初迎臘,迎臘梅花無數開
梅花是跨越冬春兩季的花樹。梅花在我國的分布極廣,有梅花種植的歷史,文字上記錄,就有兩千多年,實際考古發現,至少栽培歷史有六千多年。梅花倍受中國人的喜愛,它花期長,橫跨冬春兩季,從出蕾到盛開,可以從晚秋一直延續到仲春,梅花是耐寒之花,報春之花,是冬花也是春花。
早冬早梅,在冬至前就有可能開放,唐朝桂林山區,農歷十月花開如雪。
仲冬冬至,江南地區的梅花迎著冬至回歸的太陽,次第綻開花朵。
而臘月,大雪紛飛,梅花三九嚴寒開放,給人明麗向上的動力。
到了早春,梅花迎年,盛開得絢爛無比。早春和仲春是觀賞梅花的好時節,梅花邊開邊落,香雪一片。
那么梅花很有意思,她仿佛走在季節之前,花朵就是旗幟,迎接著仲冬的寒冷,冬至的陽光,迎接著臘月新年,又迎接著最清新的春天。
而臘月是傳統農歷的十二月,傳統紀年的最后一個月,在這個月,人們從月頭就開始準備過農歷的新年。臘月是一年中溫度最低的時段,所謂三九嚴寒就是這一階段,人們向著春天進發,備置年貨,陪伴著的就是臘月的梅花。
迎臘,既是迎接臘月的到來,又是迎接最忙碌的迎年階段,讓我們看看幾首詩詞里的迎臘梅花,
“迎臘梅花無數開,旋看飛片點青苔。
幽香粉艷誰人見,時有山禽入樹來。”?北宋 · 蔡襄《十一月后庭梅花盛開 》
這是仲冬下旬的時節,臘月將至,梅花開放在枝頭,如同朵朵笑臉,給人芬芳喜慶,它們也知道臘月將來吧,所以為了迎接臘月,那枝頭綻開無數的花朵。
這是南方庭院的園林梅花,地氣滋潤,青苔點地。梅花已經呈現怒放的姿態,邊開邊落。
甚至有花瓣凋零,迎風而舞,飄飛旋轉落在青苔上面。
這里談談宋朝的庭院梅花。宋朝通過嫁接方式,庭院梅花已經品種已經非常多,在以往野梅和江梅的基礎上,用人工嫁接的方式培養很多觀賞梅花。這種梅花保留了梅花本身的耐寒性質,花瓣從單瓣培育成復瓣,而且顏色也由從前大部分是白色,培育成粉色,紅色,綠色。
那么這種觀賞梅花,更加絢爛清艷。
而宋朝的庭院梅花,以粉色紅色為貴,園林多有種植,欣賞花開為雅事。
所以才有了幽香粉艷,這樣描寫紅色梅花的句子。
粉色或者紅色的梅花,自然比白梅更有一種女性的幽美,花開花落,更像美人獨立,臨風起舞。
這樹粉色梅花如同幽谷佳人,給人驚艷之美,只是在這寂寂園林里,無人看見,反而是黃鸝喜鵲時常跳到樹枝上來。
花鳥歡欣之美,也是在迎接臘月年景的到來的。
這首詩很凡爾賽,因為這是他的院子,他的梅花。別人看不見,只有他能看見。這是一種動人的傲嬌。顯示著主人的閑適富麗。當然也顯示這一時期宋朝的太平。
“幕府文書日已稀,清樽歲晏喜相攜。
寒山帶郭穿松路,瘦馬尋春踏雪泥。
翠蘚蒼崖森古木,綠蘿盤石暗深溪。
為貪賞物來猶早,迎臘梅花吐未齊。” 北宋 · 歐陽修《 冬至后三日陪丁元珍游東山寺(景祐三年)》
仲冬冬至,會有早梅開放,北宋歐陽修,在這一階段陪同朋友踏雪尋梅。
而且是游玩的山寺。
快到年關,忙碌的文書工作也清閑下來,兩個人一起趁著雪景上山,目的是踏雪尋梅,感受冬至的春意。那冬天的山長滿松樹,一路松林,靠著鄉村城池附近,兩個人騎著嗎,馬踏殘雪。
穿過了長滿苔蘚的山崖下,走過了山林中有著藤蔓植物的小溪,來到一片梅花林,結果,看到的是梅花只開著零星幾朵小花,迎接臘月年光的梅花,還沒有開得齊整。
這里很可能是在山谷的一片果梅林,因為野梅花很難找,且未必能夠長成絢爛的大樹。而且既然是東山寺,這里往往會有鄉民居住,靠山種植經濟果木,花開時節也會有游人過來欣賞。
正是花開山谷,所以不會是城市園林那種人工培植的觀賞梅,人工培植的觀賞梅,雖然絢爛,但往往花期之后,比如紅梅就開得比江梅和果梅晚。
但是歐陽修這一趟也算沒有白來,因為到底看到過仲冬梅花吐苞,這些迎臘迎年的梅花,歐陽修雖然自稱來得早,未逢最好的花期,但是它們向著歲月春天,臘月年景,必然盛開。
只是和城市的人照面,那就講究緣分了。如何在最美的時候互相遇見,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萬斛塵飛日為霾,無心退食自成齋。
梅生紅粟初迎臘,魚躍銀刀正出淮。
臥病空看帆度磧,誦詩猶記雪填階。
夾河南北俱形勝,且借高城作兩崖。” 北宋 · 蘇轍《次韻子瞻題泗州監倉東軒二首 其二 》
這是蘇轍用詩來支持哥哥蘇軾。蘇軾在34歲要求做地方官之后,正好中了新黨的下懷,幾年間頻繁讓他調動,調動來回的地方都要經過泗州,所以蘇軾寫下了很多關于泗州游歷并人在旅途的詩,其中寫給弟弟多有苦悶和牢騷。
這是沉穩的弟弟給哥哥的勸慰,時節已經接近臘月。
這里京城萬丈塵飛,天氣陰霾,我和你都無心在朝廷上分的那種年節恩寵,所以你才決定退往地方,而我也低調忍耐著。
這是梅花剛剛打著紅蕾的仲冬,即將迎接臘月,而你正在泗州旅途,可以看到冬天魚躍水面的那種自在。
那么這里關于梅花的句子,非常喜氣生動。因為絕大多數梅花,花苞花萼都是紅色,蘇轍這里用梅生紅粟,寫了此時梅花打苞的那種生機美,其實也是說蘇軾哥哥,江湖自有一種自在,不像京城如此壓抑,也許對于未來是個好事。
如果你病著,就看看那煙水帆船,看看冬天的帆船如何被纖夫拉過險灘,如果你想我,請記得我們一起夜雪聯詩的親密。
你所在的地方風物之美,比這里好多了,兩岸高城古跡,可以當懸崖峭壁看,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輕舟一葉萬重山。
我看了很感動,這首詩是告訴蘇軾京城實在沒什么待頭,烏煙瘴氣,還是你那種生活好,但是要注意心情和身體,才能像迎臘的梅花自在有生機,才能像魚在江湖,自由自在。
由于蘇軾父母都亡故,兄弟兩個人的感情特別深,雖然他們都是同朝進士,卻官路不同,聚少離多,但是在關鍵時刻,這兄弟兩個是互相支撐互相打氣的。
“風高收雨急,日薄過窗微。
梅萼初迎臘,春溪欲染衣。
形容今日是,游衍昔人非。
節物關愁緒,歸鴻正北飛。”宋 · 林敏功《春日有懷 》
這雖然寫的是春日,但不是說春天,而是冬至之后臘月之前的山色和陽光,用春日,是指太陽已經回歸,最有春天的氣息。
此時大風吹散寒云,斜陽清日,照在窗戶上。
此時是仲冬之暮,梅花打著紅蕾,開著有紅色花萼的小花,正準備迎接臘月,在這山林里,最先得知春信的溪水和竹林,寒綠得仿佛要染上人的衣裳。
我在這里感受著山林梅花之美,只是傷感來陪我游玩的人不是你。
這迎臘梅花,是應者節氣的美麗花朵,但是我卻惆悵,因為家在北方,你在北方,而雁子開始北飛,我卻滯留在此。
冬至之后,南方的大雁開始啟程飛往北方。
作者在南方的山林,看到梅花美景,他想起的是北方家鄉的人,或者還有愛人和戀人吧。
這里隱約著王維的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里如春的環境,卻讓他惆悵,到底他想家人和心上人了。
“梅柳約東風,迎臘暗傳消息。
粉面翠眉偷笑,似欣逢佳客。
晚來歌管破馀寒,沈煙裊輕碧。
老去不禁卮酒,奈尊前春色。”宋 · 張綱 《好事近 梅柳 》
在臘月到來之前,梅花柳樹就已經先得春風,暗暗知道春來的消息。
你看看梅花如面,柳如梅,站在道路邊向人而笑,仿佛滿面春色,有貴客來臨。
晚上的迎接臘月的歌舞宴會,破除了冬天的寒冷,有溫暖的沉香裊裊。
只是我自己年紀大了,經不起酒力,只是怕辜負了這臘前春色啊。
那么宋朝出現了很多迎臘的詩詞,可以知道,在仲冬之尾,也是宋朝人狂歡慶祝的日子,他們的忙年,恐怕是從臘月開始就流行了,而不是像現在遲到臘月八日左右。
迎臘有酒有朋,看梅賞雪,應該是當時一種流行的民俗。
”平生厭見花時節。
惟只愛、梅花發。
破寒迎臘吐幽姿,占斷一番清絕。
照溪印月,帶煙和雨,傍竹仍藏雪。
松煤淡出宜孤潔。
最嫌把、鉛華說。
暗香銷盡欲飄零,須得笛聲嗚咽。
這些風味,自家領略,莫與傍人說。“?宋 · 楊無咎《御街行》
這是一首正面贊美梅花的詞。
我平生最討厭過什么花節,但是只有梅花例外。
我唯一只愛梅花開。
你看看在寒冬月的梅花,迎接臘月,迎接新年吐著幽香,有著姿態,一種清絕之美,無以倫比。
梅花臨水照影,輝映著寒月,寒煙冷雨,在竹子邊開花,開花的花瓣有時還含著白雪。
梅花從不畫眉毛,也不盛裝,最討厭的就是脂粉。
就算是花落香銷,也只要笛聲作伴。
這種清寒冷冽的素美,你只可以對著它細細領略,你說給別人聽,別人也不懂,你就說了,那世上女子的淡妝,也只是東施效顰啊。
這首小詞,細細讀,確實如此。
迎接臘月的梅花,不只是迎接臘月新年,還會迎接三九寒,臘月雪,然而一種迎接的姿態就展示了她的主動和傲然。
這讓迎接新年的我們也提升精神氣,春天快來了,再冷的臘月,也要含笑度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