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假托傅太后遺詔,令太皇太后下書給丞相、御史,益封董賢二千戶。再賞賜孔鄉侯傅晏、汝昌侯傅商、陽新侯鄭業三人采邑。
丞相王嘉將皇上的詔書封起來退回,呈上親啟密奏說:
“臣聽說,爵位、俸祿、土地,都是上天所有。《尚書》說:‘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上天命有德之人居于高位,有五種不同等級的服裝以區別尊卑,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服裝用料、顏色、圖案都不相同。)王者代表上天,替上天封爵,尤其應該謹慎。裂土而封,如果不公平合理,則眾庶不服,亂了陰陽之氣,就更加傷害君王的身體健康。如今陛下久病不愈,這正是我所深為恐懼的。
“高安侯董賢,只是一個佞幸之臣,陛下傾爵位以貴之,盡貨財以富之,損至尊以寵之,君主的威嚴已經受損,國庫的財物已經枯竭,還唯恐不足。財富都是民力所為,當初孝文皇帝想要修建一個露臺,僅僅百金之費,他還克制自己,放棄不建了。如今董賢拿公家的錢去散財以施私惠,一家所接受的饋贈就多至千金,古往今來,貴臣還沒有到這種地步的,流聞四方,天下怨憤。俗話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常為之寒心!
“如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傅太后)的遺詔,下詔給丞相、御史,要給董賢增加封地,又要賜給傅晏、傅商、鄭業三侯國邑,臣王嘉深感困惑。山崩、地動、正月初一的日食,都是陰侵犯陽的警戒。之前董賢已經封了兩次(先封關內侯,再封高安侯),傅晏、傅商也已經換過封地,至于鄭業,則利用私情,橫求不已,對他們的恩情,已經太厚了,還要恣意妄求,不知滿足,這實在是傷害了當初封他們以尊傅太后的本意,不可昭示天下,因為影響太壞,危害太大!
“臣子驕縱,陰陽失節,氣感相動,就會危害陛下的身體健康!陛下久病不愈,又還沒有生下子嗣,應該思考如何將國事納入正軌,順應天心人心,以求福佑。為何不顧自己的身體,放肆自己的私意,不想想高祖當年創業勤苦,垂立制度,是為了傳之于無窮呢?臣斗膽將皇上的詔書封存送回,不敢讓它被人看見,我不敢以違抗圣旨之罪來彈劾自己,因為我如果彈劾自己,那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了。”
[點評]
漢哀帝劉欣對董賢寵愛極深,已經不能自拔,看完奏章,恨不得一口一口咬死老王頭兒。
對于傅太后與董賢來說, 傅太后與元帝合葬也好,董賢封侯也好,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給自己招禍掘墓。獲得人生成就之道,不是追求大獲全勝,而是追求終身不敗,區別在于你看自己成就和命運的時間長度,只看一年,就拼命作死。看三十年,就懂得永遠比自己“該得的“少拿一點。因為沒有什么是“該得的”,一切都是難得可貴,沒有什么是理所應當。
當初,廷尉梁相審理東平王劉云一案的時候,冬季只剩下二十天,而梁相懷疑東平王冤枉,所以上奏案情時有假飾之辭,上奏說希望把劉云押解到長安,交給公卿們共同審理。尚書令鞠譚、仆射(尚書五人,一人為仆射,位僅次尚書令)宗伯鳳都認為可以這么辦。天子認為梁相等見皇上身體不好,內外觀望,有腳踩兩只船的意圖,希望能把劉云案拖過冬天(春天不執行死刑,就可以免死),沒有討伐賊寇,痛恨壞人,為主上復仇的心意,將三人都免為庶人。
[點評]
漢時制度,死刑一般在冬季執行,如果劉云的案子送到長安再審,就過了冬季,這樣,劉云可能會在來年碰到大赦。而劉欣則希望劉云死,所以怪罪梁相等人。從我們的角度看,劉欣實在是太渾,但是,對于一個久病不愈的皇帝而言,站在他的角度,去掉可能的競爭對手,恐怕還是可以理解的。
后來過了幾個月,大赦,王嘉進言說:“梁相等人都有才干和品行,圣王總是記著臣子的功勞,忘記他們的過失,臣為朝廷惋惜這三個人!”奏書遞上去,皇上憤憤不平。又過了二十多天,發生王嘉封還皇上益封董賢詔書的事。皇上于是發怒,召王嘉到尚書府,讓尚書責問他:“梁相等人之前因為不忠而被免,罪惡昭彰,你當時已經自我彈劾,現在怎么又稱譽他們,說什么‘為朝廷惜之’,這是為何?”王嘉免冠謝罪。
就把這件事交給將軍和朝中大臣辦理,光祿大夫孔光等彈劾說:“王嘉迷亂國家,欺罔君上,是‘不道’之罪,請謁者召王嘉到廷尉監獄。”議郎龔(姓不詳)等認為:“王嘉在事情前后意見不一致,應該褫奪他的爵位和封邑,免為庶人。”永信宮少府猛(姓不詳)等認為:“王嘉之罪,雖然依法應該下獄,但是,將大臣束起頭發,戴上刑具,光著脊背拷打,不是尊重國家,褒美宗廟之道。”皇上不聽,下詔:“給謁者符節,召丞相到廷尉府監獄。”
使者到了丞相府,丞相府掾(助理)、史(秘書)一起涕泣,共同向王嘉奉上毒藥。王嘉不肯服毒。主薄(丞相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說:“宰相、大將一旦受到皇上指控,從不到廷尉為自己訴冤,這已經成為慣例,君侯應該自決!(柏楊先生注:自周亞夫下獄死在獄中后,將相一旦下獄,鐵定誅殺,所以都在逮捕之前自盡)”使者則嚴肅的坐在丞相府大門(逼促王嘉自殺)。主薄又上前遞藥。王嘉把裝藥的杯子砸碎在地上,對下屬們說:“丞相幸得備位三公,擔負國家重任,如果有罪,當伏刑于都市,以示萬眾。丞相豈是女子嗎?自己喝毒藥而死?”王嘉于是穿上丞相官服,出見使者,再拜受詔,乘坐小吏們坐的小車,去掉車蓋,不戴帽子,跟著使者到廷尉監獄報到。廷尉收繳王嘉丞相和新甫侯印綬,將王嘉捆綁到都船詔獄(都船是執金吾下屬部門,執掌治水)。
皇上聽說王嘉竟然拒絕自殺,自己到監獄報到,大怒,下令除五位二千石官員外,再加派將軍一起會審王嘉(漢朝治大臣獄,由五位二千石官員共同審理,皇上再加派一位將軍,是暴怒)。
官吏詰問王嘉,王嘉說:“審理案件,都希望得到實情真相,我看之前梁相等人審理東平王一案,并不是認為劉云沒有死罪,而是希望公開在公卿大臣之前,以示慎重,并沒有兩頭觀望,阿附劉云的意思。后來既然又有了大赦令,梁相等都是好官,我為國家愛惜人才,也并不是對這三人有私心。”獄吏說:“既然如此,那當初你又為什么彈劾自己呢?那還是有辜負國家之罪,不是冤枉入獄。”
獄吏于是開始侵辱王嘉。王嘉喟然仰天長嘆說:“幸得備位宰相,不能進用賢才,罷退不肖小人,這就是我辜負國家之處,死有余責!”獄吏問誰是賢才,誰是不肖。王嘉說:“賢才如前丞相孔光、前大司空何武,我不能讓他們得到進用;不肖如董賢父子亂朝,我不能把他們罷退。這就是我的死罪,死無所恨!”王嘉系獄二十余日,絕食,嘔血而死。
[點評]
劉欣對王嘉的厭惡可不是一天兩天了!他累次三番的在劉欣面前鴰燥,劉欣都容忍了。王嘉卻認為自己身為丞相,勸諫皇上的過失、進賢退不肖是自己的責任,遂不顧身家性命累次上書勸諫,這次終于觸著了霉頭,妄送了卿卿性命!王嘉也可以說是孔光間接地把他給賣了,可是直到死,王嘉還在幫著孔光數錢呢;人性的悲涼,讓人太息。 !
看來,在漢代,丞相絕對是高危職業。王嘉是五年來第五位宰相,也是死在任上的第四位。前7年,二月十三日,宰相翟方進被成帝劉驁逼得自殺,三月十八日,劉驁逝世,當天,左將軍孔光任宰相;前5年,劉欣撤了孔光的職,御史大夫朱博接任宰相;幾個月后,朱博自殺,御史大夫平當接任宰相;奈何平當一天班兒也沒上,一直堅持生病,到前4年,三月,平當病死了,四月,御史大夫王嘉接任宰相;前2年,王嘉被關進大獄,三、四月間,吐血而死。
皇上看了王嘉的問詢筆錄,考慮他的話,正好御史大夫賈延被免職,夏,五月十七日,任命孔光為御史大夫。秋,七月九日,在擢升孔光為丞相,恢復他之前的博山侯侯爵和封國。又以范鄉侯何武為御史大夫。皇上于是知道孔光之前被免,并不是真的有罪,而是問責當初詆毀孔光的近臣,說:“傅嘉之前為侍中,詆毀仁賢,誣陷大臣,使得俊杰之人,久失其位,免傅嘉為庶人,遣返故鄉。”
[點評]
倔老頭兒王嘉,是那種讓人景仰的人,可惜是碰上了劉欣這個混球皇帝。孔光這種貨色,飽讀儒家經義,見風使舵的本領一流。當孔光知道自己能夠重新拜相,是王嘉的供詞起了作用,心里能不能有一絲愧意呢?
八月,以何武為前將軍。八月二十四日,以光祿大夫彭宣為御史大夫。
大司馬丁明一向敬重王嘉,憐憫他的死亡。九月十九日,皇上下詔將丁明免職,遣返家宅。
[點評]
哀帝馬上將丁明免職,一點都不猶豫,他盼望這個位置空出來已經好久了。因為在哀帝心里,他早就想把另一個人推上三公之位,這個人就是董賢。
十二月六日,以侍中、駙馬都尉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下詔說:“建爾于公,以為漢輔!往悉爾心,匡正庶事,允執其中!”
董賢時年二十二歲,雖然已經貴為三公,但仍然給事禁中而領尚書事,百官奏事,都通過董賢。董賢的父親、衛尉董恭,不宜在卿位,擢升為光祿大夫,級別中二千石。董賢的弟弟董寬信接替了董賢之前駙馬都尉的位置。董氏親屬都擔任侍中、諸曹、奉朝請,恩寵在丁氏、傅氏之上。
[點評]
二十出頭即出任三公,不是董賢年少有為,只說明漢哀帝為了“愛”,把朝廷視作兒戲。與董賢一起得道升天的還有董家人,其父親董恭升為光祿大夫,弟弟董寬信為駙馬都尉,其它親屬也都調到皇帝身邊工作,成為侍中、諸曹。另外董賢還掌管禁衛軍隊和尚書事務,調動禁軍要他蓋章簽名,百官向皇帝奏事也必須經董賢點頭才能通過。
沒有哪家外戚這樣威風過,即使當年王家也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和速度。但是到頭來,掉下來也快摔得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