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不夸妍好潔,無丑污之辱。
原文:
有妍必有丑為之對,我不夸妍,誰能丑我?有潔必有污為之仇,我不好潔,誰能污我?
譯文:
社會上的事情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假如我不自夸,又有誰會諷刺我呢?世上的東西有潔凈的,也有骯臟的。假如我不自贊潔凈,又有誰能奈何得了我呢?
個人見解:
-1-
當這個世界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善惡的。隨著人類的進化,人性之中逐漸有了善惡。因為有了善,才有了惡。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逼鋵?,也只是人們一種期望罷了。孩子出生那一天,也是沒有善惡的。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同時,由于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認知,才有了善惡的觀念。
-2-
我不知道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相對的概念,也不知道這些相對的概念何時產生。我想當初的初衷應該是好的,但結果卻不如人意。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學校的時候,特別是中學的時候,每學期都會頒發(fā)一些三好學生、文明標兵這類的獎狀。目的是讓其它同學也能夠想某某同學學習,然而事與愿違。這樣反而讓某些同學更加怨恨。以前,聽一個名人說過他的一個故事。
他說:“以前,在班里有一個同學的英語成績特別好,老師每次都抽他回答問題,而且經常表揚他?!边@讓其它的同學很難受。畢竟,小孩子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同的。于是,在心中慢慢對這個同學和老師產生了一種“恨”。于是,在放學的時候,就與幾個小伙伴,偷偷去將那個同學的自行車胎弄爆。
當然,這個故事只是生活中的某一現(xiàn)象的反映,絕不可能代表這個社會普遍的現(xiàn)象。同時,我們也不能說這個人很壞。畢竟,那時都是小孩子。而小孩子是不會隱藏自己的。不過,我們也可能從這個故事里得到一些啟示。
-3-
其實,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然而,現(xiàn)實社會,這一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人都是有偏見的,老師也是特別喜歡成績好的學生,這都是不言自明的事情。而且老師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和時間去管理每一個學生。所以,面對現(xiàn)實的時候,還是有太多的無奈。畢竟,我們的社會資源還是很有限的。我們也不能夠簡單地去批判我們的教育。畢竟,教育沒有完美,只有更好。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將本國的教育和歐美的教育做對比,總是覺得別人的教育多么好。其實,我們也未必真正了解別人的教育。同時,別人的教育也未必能夠適應我們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需求。當然,我對教育這件事是一竅不通的。只是想單純發(fā)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也許會顯得很幼稚,但這就是我的想法。在此,我并不是一種固步自封的態(tài)度,而是覺得教育真的就不只是我們看到的樣子,也不是我們隨便去批判就能改變得了的。我想教育不只是學校老師的問題,還有我們每個家庭的責任,而很多家庭都沒有盡到教育子女的義務。要生一個孩子很簡單,但是要育一個孩子很難。所以,還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4-
談到此,有點扯遠了。其實,這些相對的概念本身就是對人的一種教育。這并不只是在學校里的教育,也是我們社會對人的一種不間斷的教育。
沒有美就沒有丑,沒有善就沒有惡。不過,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可能了,因為現(xiàn)在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觀念,我們也逃避不了這個事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