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stoke)是現在常見的疑難雜癥,發病后,后遺癥眾多,如偏癱行動不便,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巨大的負擔,而發病前由于預兆隱蔽,癥狀和多種慢性病相似,讓大部分人都懵懂不知,或者習以為常,卻不知早已長期處于中風風險之中,最后的爆發,實屬順理成章。
現在中風早已不是老年人的特權,體虛,不正常的生活習慣,二三十歲中風的年輕病人也比比皆是,其實若能早早察覺危機,盡早求醫治療,這種風險是可以消彌于無形的,本文不提關于中風的病理,爭議,僅從傳統中醫的視角,教大家如何簡單辨認,自己是否有中風的隱患危機。
現代醫學常見關于中風預兆的說法,包括頭昏眩暈,神經障礙,例如視線突然發黑,聽覺遲鈍,口齒不清,思維遲鈍,身體發麻,手腳四肢控制不好,行動遲鈍,麻痹,左右手腳不均勻,平衡感失衡,突然跌倒站立不穩等等……
看起來很多,不是嗎?但以上癥狀的分類,問題在于和很多慢性病,現在的亞健康問題重合,有風濕,關節炎問題的,手腳四肢也會麻痹,嚴重的僵硬遲鈍,高血壓,頸椎疾病等慢性病,也會出現眩暈,知覺障礙等問題,這如何清晰分辨?
而且“量”又如何確定?中風的病人,身體左右兩側失衡,內外側失衡(陰陽),是最常見的,可是每個人左右側都有差異,普通人右手比左手靈活,敏感,是正常的,這“量”要差異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病態?一般人如何能夠把握這其中分寸呢?
上面說的癥狀,要么標準太模糊,要么出現時,病勢已經大成,非一般醫生所能處理好,那么,有沒有一些能供大家簡單,及時辨認的方法呢?
本文我就教大家兩招。
第一招,看舌頭,當你想要往前伸直舌頭時,舌頭卻控制不住的向一邊拐彎,就是出事了,這中風預兆已經很明顯,甚至從這舌頭外拐的程度,和摸脈等四診,中醫能夠判斷出,這病人只是有預兆,還是早已經經歷過了小中風(缺血性中風),而沒有明顯癥狀外顯,病人自己并無感覺。
原理為何?因為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中風,或者中風預兆,左右兩側身體失衡,陰陽失衡,是必然的,但這個失衡啊,有外層的,也有內層的,有明顯的,也有不明顯的。舉個例子,就像面癱那樣,在中醫理論來說,就是最表層的風“中經絡”,除了面部的筋和肌肉癱瘓失衡,身體其他功能影響不大,那如果更隱蔽的呢?也許我們自己都不會有明顯感覺,就以為自己是太累了而已。
可是舌頭是人體最敏銳,最柔軟的一個部分,道家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舌頭是人體唯一一個,不老的“器官”,老人如果身體健康,伸出舌頭一看,咦,還是柔軟的,和年輕人差不了太多。
所以啊,當整個舌頭,像上面的圖這樣(此圖比較藝術,僅供參考),伸出來筋都僵硬了,都拘束不靈活了,那這個人八成全身的筋方面都有問題,如果明顯拐向一邊呢?那我們基本可以肯定,這已經是很明顯中風預兆,或者病人早已經經歷過,癥狀不明顯的小中風而無自覺。
上面是第一招,平時有關注醫療資訊的人,可能已經知道了,下面這第二招,知道的人應該不多,是我一位師傅,辯證中風風險的秘傳,有經驗的,摸兩下就心里有數。
方法很簡單,就是在耳尖之上,角孫,率谷一帶,這個區域范圍(不是穴位,是上下左右,這一圈,一小片區域),輕按進去左右活動,摸這里的血管狀態。
一般情況下,這區域的皮肉,是比較柔軟的,不仔細摸,不會摸到明顯的血管形狀,但如果一摸上去,輕易就摸到鼓漲起來,粗大明顯的幾條血管,就要小心了,鼓漲加上血管硬化厲害的話,按我師傳的看法,就隨時有中風的潛藏風險,硬化和漲得越厲害,壓力越高,風險越大。
這一小塊區域,涉及了手足少陽經,氣血郁滯于此,則陽氣相火不能下行。此區域也通于腎(耳),腦為髓海,髓海有賴腎之功能與腎氣支持,所以這區域的血管狀態,也能從體表,間接觀察腦內血管狀態,如果堵塞硬化,壓力太大的話,內部腦血管爆裂,出血中風的可能性,自然風險很大。
那如何預防治療呢?這就不在本文的內容范圍了,如果發現有以上問題的話,大家還是盡早求醫診治,緩解危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晚上洗澡,飲食生冷寒涼發物等等。
另外,中醫有經典的“續命湯”系列,對于治療風病,疏風治本也有獨到的療效,本文就不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