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機市場的今日的價值倒垂,其實反映了智能手機作為生態、作為入口的價值正在下降。手機就是手機,手機作為硬件進行盈利才是最合理的商業模式。所謂軟件生態盈利的說法,可能只是南柯一夢。
2016年的手機市場最令人意外的一點便是,所有手機廠商都在朝2000-3000元的市場發力。小米、魅族、OPPO、vivo甚至是ivvi,其主力產品都已經站到了2000元以上的檔位。發力高端,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盡管中國手機廠商正在逐步擺脫價格戰,向中高端發展,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千元機依然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也是廠商爭奪的焦點。2016年的第一季度即將過去。一季度中發布的千元機包括紅米3、魅藍Note3、魅藍3、360F4等。從各個廠商的表現來看,今天的千元機市場早已不同于往日,正在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特點。
千元機市場的今日的價值倒垂,其實反映了智能手機作為生態、作為入口的價值正在下降。手機就是手機,手機作為硬件進行盈利才是最合理的商業模式。所謂軟件生態盈利的說法,可能只是南柯一夢。
過往的低價競爭
過去的千元機市場完全是低價競爭,比的是誰的價格更低、更刺激、更能超出人的心理預期。從999元再到后來的799元、699元、599元、499元,以紅米為代表的千元機不斷刷新價格底線,直接把千元機的戰爭拖到了百元機的陣地。
去年曾有風聲傳出,小米將把紅米直接做到399元的底價。不過,雖然雷軍當時否認了這一說法,360旗下的大神旋即把價格做到了399元。此后,小米官翻機其實也出現了399元的底價,悄然走量。
399元之后呢?雖然399元確實擊穿了行業底價,不過這種競爭環境一定是逼迫廠商不斷下調利潤,或是在做工、設計、屏幕、攝像頭等層面不斷做出妥協的。用戶雖然享受到了廉價手機,不過在體驗上卻有所折扣。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做法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一方面供應鏈受到壓榨,另一方面,用戶體驗也在不斷擊穿價格底線的過程中不斷被拉低標準。做百元機的品牌其實也是在這種低價競爭之中不斷被拉低品牌價值。
可以很明確的說,這種競爭策略打下去,無論是對于廠商而言、對于供應鏈而言還是對于用戶而言,都沒有好處。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這不是最健康的做法,也不是長久之計。
千元機被做成了百元機,這種狀態某種意義上看,也反映了當時智能手機市場的浮躁,以及缺乏長遠的思考。
用一個行業分析人士的話來說,現在的消費者,哪怕就是沒收入的學生,也還是愿意多花點錢買個各方面都稱心如意的不折騰的手機。就為了省一兩百元買個百元機,然后各種問題不斷,這樣的消費者越來越少了。
雖然這樣一個說法不是很全面,但真正反映了目前市場中的真實需求——用戶已到更換第二臺智能手機的階段,良好的品質可能比價格更為重要。
千元機的集體上探
千元機在今天其實已經呈現了分化的趨勢。市場分化成了兩個方面,一種是在1000元以上的千元機,另一種則是1000元以下的千元機。無論是在1000元以上還是1000元以下,各個廠商都是在尋找品質、功能的的突破。
首先說1000元以上的千元機,這些千元機不超過1500元,更多是朝品質、做工等各個方面去夯實自我。很多人將其視作是1999元的集體失守。其實,與其這樣來看,倒不如說是市場空缺的填補。因為,此前在1000-2000之間這個檔位,少有廠商涉足。今天這個檔位其實是在不斷被填補。
除此之外,這部分市場其實可以視作是千元機市場的延伸——各個廠商通過上探的方式在做工、設計、性能層面上滿足用戶,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以此吸引市場、做大規模。
目前在其中展開激烈競爭的廠商有很多,如小米、魅族、榮耀、樂視、一加等。這些廠商均將千元以上價格的千元機視作是重要市場,不斷在其中推出自己的卡位之作,或是將上代旗艦降低價格,置于其中攻占市場份額。
1000元以上的千元機市場,去年下半年新機頻繁。小米4c、魅藍Metal、樂視1s、一加X等均是去年下半年推出。其實,在4月19日,努比亞也推出了Z9 mini,價格恰好是1499元。今年上半年雖然小米、魅族等各廠商沒有推出1000元以上的千元機,但未來一個季度的時間內,各家可能會推出相應的迭代產品,以此適應市場競爭。
2016年1季度中,主要呈現的,其實還是1000元以下的千余機。如紅米3、紅米3增強版、魅藍Note3、360 F4、魅藍3、等,均是一季度中的熱門機器。
縱覽這些機器,其實可以發現,過去的性價比品牌小米、魅族其實都在把設計、做工運用到千元機的身上,并且還為千元機配上了“喜聞樂見”的指紋識別功能。如果說,在紅米3身上還能看見千元機的痕跡的話。那么魅族的魅藍Note3便是直接配上了中高端手機的外觀設計。
也正是如此,不少人稱,魅藍Note3和魅族高端機已經幾無差異。曾有評測界人士把魅藍Note3、魅族Pro5以及魅族MX5放置在一起,尋找其中的設計區別。但三者之間的相似性使得測界人士評價稱,雖然千元機做到了完美,但這種設計其實也給用戶帶來了困擾——當千元機和高端機設計已經幾無差異的時候,高端機用戶的優越感要如何體現呢?
與小米、魅族不同的是,360 F4則是很像當年的紅米,通過低價高配的方式攪局市場。這樣一款機器同樣也加入了指紋識別的功能,直接把指紋識別做到了百元機的身上??梢哉f,360 F4此舉可能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當百元機都做到了指紋識別的時候,其他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已經沒有理由不做指紋識別。
所以,綜合來看,無論是千元機市場還是百元機市場,其實現在都是在走“上探”之路。上探一方面是價格的上揚,另一方面則是品質和功能的提升。兩者組成了現在千元機市場的基本走勢。
未來競爭格局如何
從近期一些國產手機廠商發布的千元機看,其與此前中國市場低價低質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
劉作虎此前就曾多次表示,堅決不做百元機。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在接受Zealer創始人王自如的專訪時也曾表示,樂視堅決不做1000元以下的手機。其實,這些廠商保持這樣的姿態并非是因為百元機真的無利可圖,保護自身的品牌價值,這在其中,可能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目前千元機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戰場,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之中,可能會存在更加復雜的格局。
小米、魅族、榮耀這種有實力擴充自家產品線的廠商可能會千元以上以及千元以下都持續發力。一方面,繼續在1000-1500元這個檔位不斷進行迭代,推出在外觀、設計、性能、做工等各方面都能夠實現良好搭配的作品,以此爭食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百元機繼續維持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保持出貨量和品牌曝光。而一加、樂視這樣的廠商可能會加傾向于只在1000-1500元這個檔位維持存在。在保持利潤的同時,也提升品牌的價值。
千元機雖然對于各個廠商而言,依舊是不可忽視的一片市場,但對于未來的競爭環境而言,其戰略地位可能會沒那么重要。
從今天的市場來看,幾乎所有廠商都在發力2000-3000元這片市場。縱覽今年的國產手機市場,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廠商的主力產品都在聚焦中高端市場。
今年2月初,360旗下的360手機極客版是對準了2000元以上的市場。2月底,小米5一反常態,上探到2500-3000元這一市場,今年3月,OPPO則是推出R9,繼續在2000-3000元市場維持自己的優勢。4月酷派旗下的ivvi也將其定價放在了2500元左右這個檔位,同樣是4月,魅族則推出Pro6,以此穩固自己在2500元的市場防線。
中高端市場的持續走強,其實正說明了一個問題,千元機市場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具備價值——過去各大手機廠商把智能手機都作為是流量入口,認為智能手機可以帶來更多富有想象空間的生態意義。但是手機作為入口、生態的作用其實真的沒有那么突出。即使具備生態價值,購買百元機的用戶也很難壓榨出真正的價值空間。
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回歸產品本身。手機就是手機,手機身上固然帶有軟件生態的烙印,但這種烙印和邏輯其實很難作為一個大書特書的故事去講。手機市場,終究還是回到了研發、產品、渠道、銷售這個亙古不變的工業化大商業規律之中。
只有那些掌握了技術、渠道,并且能通過強大的營銷手段把產品意志傳遞給消費者的廠商,才能真正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