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甜月亮》
才讀到1\3發現真的是個很甜的故事
讀的時候我在陽臺曬太陽
陽光和故事都溫暖得我脫下了睡衣
看到還有20頁故事就快結束的時候突然不想看了
對于這個舉動第一反應是:沒有為什么
但覺得生活不能總是這么無來由無厘頭,于是第二反應是:原因還是有的
我發現自己逐漸染上了中途輟讀的習慣,第一次是高三,獨自一人看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到女主被同學誣陷,在大巴士里扭打的時候,我受不了了,貿然起身走出影院,至今也沒看完余下。
第二次是這個寒假看電影《萬物理論》,在女主快背叛霍金的時候,我不敢繼續看,關掉手機,同樣到現在也沒再看余下的那部分。
第三次是今天,看書看到路初月生活有理有據起起伏伏,正在往美好結局發展的時候停止閱讀。
前幾次是不愿意接受別人的人生,這次是不愿意接受自己。
書本里的人物都有清晰的喜好,記得美食的配方,記得別人說過的一句有意思的話,然后在一整個故事里反復想起:他說她像個烤箱,遮不住心事。生活安排總是伏筆不斷,該不多情就不多情。
可是真正的生活里,我就沒有這樣的思維,也不能總是記得那個重要的ta說的什么話,我記得在西湖邊的凳子上我倆面對夕陽笑得像個傻子的樣子,但是至于說了什么,過程中是如何走到凳子那里,最后是如何由生氣到笑個不停。
我記不得確切的轉折點,感覺生活就此飄飄然過去了。這種算不算迷失的存在感?也不得而知,至少我知道現在的自己需要調整起來,不能任由挫敗感肆意自己的意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