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生活的村子,面積不大,路卻一直很寬敞。我住的這一片區(qū),有百來座房子,前后左右都有路隔著,于是形成了南北走向的主路,和多條東西走向的支路。看起來大體如方陣,格局分明,整齊劃一,俯瞰頗有棋盤的風(fēng)貌。
在這些縱橫交錯的路中,最外圍那條南北通向的路,一邊關(guān)心著村民們的柴米油鹽,一邊享受著自然的田園風(fēng)光。它可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做到了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
在我心中,它也是我小隱的地方,那里有我無數(shù)深深淺淺的足跡。它儼然成了我生命中的最忠實的陪伴者,陪我走過五彩的童年,懵懂的少年,來到堅定的青年時代。
01
童年的鄉(xiāng)路是花束的模樣,我是渴望擁抱自然的孩子,遇見它,如同遇見充滿希望的春天。
那段鄉(xiāng)路是最樸實無華的,沒有水泥,沒有路燈,只有細細碎碎的沙子,但兩邊長滿了各種野花野草。那時我和我的小伙伴最喜歡在這段路上,扮演富有藝術(shù)細胞的插花大使。我們邊哼著歌謠,邊在路邊摘各種各樣的小花,紫色喇叭花、玫色三葉草花、粉色碎花、黃色油菜花、白色菊花,以及其他叫不上名的野花。摘上一束后,我們進行簡單的“修剪”和調(diào)整后,便開始分享和比一比誰的花束最美。
有時我們也會坐在路邊的石頭上,研究天上的白云、電線杠上的鳥兒、田里的稻草人和隨風(fēng)擺動的麥浪。有時,我們也在這路上玩木頭人游戲,玩抓人游戲和跳房子的游戲。那時,褲子常常沾滿了泥土,但臉上卻寫滿快樂。
童年里的這段鄉(xiāng)路,一沙一粒都寫滿了我快樂的印記。它如同溫柔的老師,帶我盡情地感受大自然的脈搏,感受一花一草和寸沙寸土的魅力。它也在潛移默化中訓(xùn)練著我的觀察力,放飛著我的想象力。在這里,目之所及皆是希望,我的心里也從此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02
少年的鄉(xiāng)路是星星的模樣,我是渴望遠方的孩子,遇見它,如同遇見整片星空。
記得讀五年級的時候,當(dāng)我們換上潮流的喇叭褲時,路也跟著變潮流了。昔日斑斑點點的沙粒外衣已換成了光滑硬挺的水泥西裝。小孩摘花花草草變成了跳繩和練騎單車。這么好的路,把勤勞的大人們也吸引來了。于是,地面開始有不同的農(nóng)作物來訪。大人們把農(nóng)作物往路面一攤,瞬間路面又有了以往的生機和活力。
路面上最常見的是谷子,偶爾也會有番薯粉、冬薯粉、蘿卜干和粿脯等。媽媽那時和親戚合種了一些稻田,當(dāng)時,媽媽是最辛苦飼弄稻子的人。僅拿曬稻子的階段來說,早晨最早踏上這段小路的是她,下午回來得最晚的也是她,她是在這條路上呆得最久的人。
有時,夜色降臨時,媽媽依然還在那里忙。我踏上喚媽媽回家的路,抬頭看著滿天的星星時,心里五味雜陳。有一次,遠遠看到瘦小的媽媽,抱起整個麻袋的米,弓著身子一步步挪向板車時,我心倏地疼起來,于是飛快跑了過去幫忙,邊跑邊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讀書,以后讓媽媽過上輕松的生活。
當(dāng)看到衣服都濕透了的媽媽,我忍不住心疼地嘟囔起來:“明天弄就好啦,大家都回家了,就您那么老實,太吃虧了!”
媽媽只是淡淡地笑,“哎呀,出點力而已,沒什么的,吃虧是福。”
年少的我,不覺得這是什么解釋,繼續(xù)埋怨,媽媽又接著說,“凡事不要計較太多,人的心胸要像這片夜空一樣寬廣,人生才會更輕松……”
時至今日,踏上小路時,我總能想起夜空下去喚媽媽回家的種種場景。我曾無數(shù)次仰望著閃爍的星星,暗自渴望快快成長,快快擁有讓媽媽過上好日子的能力。我也總能想起媽媽身體力行教我的豁達和堅毅。
那時的鄉(xiāng)路,如同生命中的長者。她通過呈現(xiàn)種種場景和畫面,教會我要蓄力沉淀。于是,曾經(jīng)那顆希望的種子也在慢慢生長。
03
青年的小路是涼亭的模樣,我是匆忙趕路的旅人,遇見它,如同遇見整片庭院。
鄉(xiāng)路后來越來越寬敞了,因為種稻子、種其它農(nóng)作物的人少了,路也就不用在承擔(dān)攤晾作物的任務(wù)了,只需專注本職。于是,傍晚散步的人越來越多了。我也很愛在這路上散步,忙碌過后,悠然走在路上,總能覺得愜意、心安。
高中時代的我也很愛在這路上散步,尤其喜歡和我的好朋友大白一起。這鄉(xiāng)路留下了很多我們并排走的腳印。大白,是我見過最溫婉如玉的人。那時她也比我更理性更穩(wěn)重,她總能像姐姐一般,把我褶皺的心事熨平。
我和她不同校,所以總是得等到假期才能見面。一放假,我們就會找個夜晚在這路上來來回回一遍一遍地走著。當(dāng)回家時間臨近時,住在鄉(xiāng)路附近的她,總會送我回家。但那時總不舍說再見,于是我又送回她。就這樣,你一程送來,我一程送去,最后,只能約在中點別過。
每次隨著緩慢的步伐,我的心事總能慢慢流淌出來,并最終尋到合適的歸處。慶幸人生的重要階段有她陪著,于是往下一個階段前行的腳步便更堅定。
再后來,讀大學(xué)和工作后,回老家的次數(shù)少了,時間也短了,總覺得自己像匆忙趕路的人,只在老家做短暫的停留。
但每次回去我也會和家人一遍遍在這鄉(xiāng)路上散步。我會和妹妹們聊學(xué)習(xí)聊成長,和媽媽聊一些學(xué)校的事和家里的事。每次聊天,我總能感受到我作為主心骨的角色。于是,行進的步伐也一次次更堅定著。
因此,我青年時代的鄉(xiāng)路,仿佛就像我生命中的摯友。她為我前進的腳步提供了休憩的庭院,提醒我慢下來感受友情和親情。于是,在這里我一點點沉淀著友誼和親情。有了“情”的加持,我前行的腳步也更加堅實了。
想想,曾經(jīng)的種子,真的在汲取著力量,按照美好的方向生長著,于是心里笑成了曾經(jīng)手中五顏六色的花束的模樣。
這條鄉(xiāng)路的意義,于我而言,是陪伴,是見證,也是激勵。無論何時,踏上這條鄉(xiāng)路,總能在這種無聲的陪伴中更好地沉淀自己,進而照見內(nèi)心。
因此,鄉(xiāng)路不只是變化中的鄉(xiāng)路,更是成長中的心路。路一直在,成長也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