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櫻從臺灣當交換生回來了,給我們幾位好友帶了一些小禮物,我們都很歡喜,迫不及待的約她出來與我們敘舊,于是,我們點了幾杯果汁,在一家飲品店里坐了半個下午。
小櫻的家境并不很好,父母早年離異,她母親一個月也只收入四五千元,但是她母親很舍得為小櫻花錢,她這次去臺灣就下了血本,前后總共花了十萬。半年花十萬,這個數字,放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里終歸是有些多了。
我們與小櫻見面,問的最多的自然是她在臺灣的生活。她說,她喝了臺灣的貢茶,比大陸的正宗好多,她吃了臺灣的鳳梨酥,味道也非常棒,她甚至去了臺灣偶像劇經常取景的地方,圓了兒時的夢想。她講的眉飛色舞,我們聽的津津有味。可是,這樣融洽的氛圍片刻就被打破了,有一個人問:“小櫻,你覺得在臺灣那邊學習好不好?如果好的話,我明年也去申請個交換生。”
小櫻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就那樣吧,感覺增長了好多見識,他們那邊的思想和大陸挺不一樣的,同學們待我都很和善,還認識了好多其他學校的交換生。”小櫻說完,端起桌上的果汁小口喝著。
剛才說話的朋友又再次開口:“我說的是對你專業知識的提升。”
這話一說出來,我們幾人都興致勃勃的盯著小櫻,小櫻被盯的有些不自在,臉上逐漸浮現出一絲尷尬,聲音也變得沒有剛才流暢了,她停了一下,才說:“我這個專業是一個需要漫長積累的專業,一個學期也看不出什么,所以沒有多大感覺。”末了,她又補充,“但是我能感覺到,在臺灣的經歷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于是,我們默契的岔開了這個話題,因為我們知道,她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
晚上分別時,我拉住小櫻,猶豫了一下,卻還是問了出來,我說:“這次去臺灣,你后悔嗎?”
小櫻低下頭,我看不清她的表情,過了一會,她才緩緩的點頭,她說:“我后悔,不是后悔去當交換生,而是后悔在臺灣時只是享樂,沒有好好的學到東西。我后悔,辜負了我媽的期望。”
我看著低落的她,忽然就想起了另一個人。那是我們小區的一個哥哥,一個去美國留學三年的高材生。
這個哥哥的家境很不錯,父親是國企的小領導,母親在國企謀了個閑職,父母年薪加起來,也有二三十萬了。而他自己,本身學習也很是不錯,我到現在都能清晰的記起,他母親每每說起他時那種愉悅驕傲的神情。
和所有父母一樣,他的父母也希望他能有更加光明的前途,于是,他們決定讓他出國留學。
學校很快就申請好了,他帶著父母的期望,坐上了飛向美國的飛機。那時候,我才上初中,母親就坐在飯桌前給我感慨:“看看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一下就出國留學了。”我默默地夾了一筷子菜,并沒有順著母親的話接下去,我知道,母親當時一定想聽我說:“放心吧,將來我也會和他一樣。”
過了不久,這個哥哥的父母搬離了我們小區。直到四五年后,我高考結束,在街上碰見了他的父母。
我一直知道時光催人老,可是他父母衰老的速度令我驚訝,我遠遠的看著憔悴的他們,一時之間倒有些認不出來了。父親在我旁邊,低聲感慨了一句:“怎么老的這么快!”我對這其中的因由也十分好奇,好在我有個好八卦的母親,她打聽了一會,終于知道了事情的大概。
原來,這個哥哥的父母從我們小區搬走,只是為了將房子賣掉,以便給他湊夠足夠的學費,這個哥哥在美國花費了百余萬,他的家庭已經負擔不起了。
母親一邊講述,一邊感慨。我聽了一會,忍不住打斷母親的話:“他在美國留學三年,現在回來了,薪資待遇肯定不低,兩年就把留學的錢掙回來了。”
“掙回來?說的容易。”母親撇撇嘴,“那小伙在美國交了個女朋友,天南地北的逛,談了兩年你大媽才知道,去美國這幾年,正兒八經的東西沒學到,壞毛病倒是學了幾個。剛回來那陣,好幾個公司都是試用期結束就讓收拾東西走人了。早知道這樣,當時還不如別讓去美國。”
對于母親說的最后一句話,我并不贊同,可是想一想卻也無從反駁,的確,對于這個哥哥來說,不去美國,現在的生活可能真的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