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目標這件事情,在很多時候都能提供動力,讓我們在堅持的同時感受到成就和滿足。比如說:我今年要瘦20斤、要每周跑三次步、要背5000個單詞、要做三份實習……在這許許多多帶有具體數量的目標里,我唯獨反對的,是讀書。
《如何在一年內讀完100本書?》《一年讀不了100本書,說明閱讀還改變不了你》……這些曾經吸引我的標題,這些曾經讓我以為找到了看書好方法的爆款文章,如今回頭來看,卻是一碗碗魅惑而帶毒的雞湯。幸而,我在這條彎路上并未走遠,迷途知返,為時未晚。
“一年100本書”,為何這個閃亮的目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1-
當你腦海里出現100這個數字時,你會開始在意一些原本在讀書時不該在意的東西。
我確實曾經試圖實踐過這個計劃——全年要讀完100本書。剛開始讀完兩三本時,腦海中雞血沸騰的勁兒還在,倒也讀得興致盎然。可當讀完的書數量開始增加時,我發現自己開始慢慢變化。
第一個變化:在讀書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看看頁碼;用Kindle讀的話,總會時常看看進度的百分比。似乎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催促:快點把這本書讀完吧,讀完就可以開始下一本了,就會又離100本的目標近一點了。
第二個變化:在選書的時候,總是會傾向于選擇薄的、字體大的、排版間距寬的書。大部頭的、長篇的、上百萬字的書,雖然還會在書單里,但總是會無限期地往后排。即使是在面對那些大名鼎鼎的名著時,也會無奈地想:真的是沒辦法啊,如果我開始看那么厚的書,得占用我多長的時間呀,我今年的100本書的目標可怎么完成啊?
第三個變化:在看完書的時候,總是會馬上開始下一本書。至于剛讀完的書到底講了些什么,我有些什么思考,想法應該如何記下來等等,都被忽略了。因為太著急了,為了要看完100本,我確實沒有時間做這些總結。
是的,所有變化歸結起來,凝聚為一個詞:“焦慮”。
-2-
當讀書的目標從興趣變成數字,讀書的過程自然會從享受變成焦慮。
我開始逐漸遺忘,讀書的快感,來自于和那些奇妙的文字不期而遇時的驚喜,或是和那些觸碰人心的情緒不經意間產生共鳴時的欣慰。
我于是時常忽略,讀書的樂趣,是在字句間徘徊時的咀嚼回味和流連忘返,是在發現深刻隱喻時的沉思冥想和思維碰撞。
我逐漸不再記得,讀書是自己一個人的旅程,而不是和別人競速的跑道。
我也因此失去了,去瞻仰那些閃耀著人類智慧之光的長篇恢弘巨著的寶貴機會。
這樣讀完的書,不管是100本,還是一千一萬本,都是巨大的浪費。不僅是對自己有限人生的揮霍,也是對好書的褻瀆,和對爛書的縱容。或許,我們可以享受在讀完第X十本時,在朋友圈自豪地公布,或是在簡書驕傲地發文時的快感,可惜這樣的快感,來自于純粹的炫耀,本質而言,和平時你我的朋友圈里,那些我們時常感覺厭惡的花式炫耀帖并沒有區別,別人秀美食、秀恩愛、秀旅行,你在秀以數量為目標的所謂讀書,連書,也被連帶著,變low了。
-3-
之前看過某位簡書大神寫過的一篇爆款大作:《如何用30分鐘讀懂一本書?》。閱讀量30000+,有1500個喜歡。
我這輩子還從未用30分鐘讀過一本書。即使是小時候看薄薄的一本《機器貓》,我也會慢慢地磨上一個小時,仔細地看完每一個角落里的文字,硬生生地把閱讀的時間拉長。因為對我來說,看喜歡看的東西,是一種享受,我希望留在這種享受的狀態中,久一點,更久一點。
當然,對這種30分鐘就要看懂的書,大神也有過解釋,范圍只限定為“商業類書籍”。只可惜,這個范圍的提醒,隱藏在全文的某一個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讀者真的看到。更何況,如果不想誤導看客的話,為什么不把標題改成《如何用30分鐘讀懂一本商業類書籍?》書海茫茫,商業類書籍在其中僅僅為滄海一粟。看這種書,本身就是極其功利的選擇,從任何角度來看,“商業類書籍”都沒有代表“書”的權力。
如果讀書,就是看目錄,看序言,看段首段尾,看標粗部分,那和我們當年在學校里所經歷的,一遍遍地畫重點,呆板地死記硬背,只知道復述,而沒有自己思考的僵化的應試教育,又有什么區別?如果讀到的一本書,里面只有30分鐘的內容是有意義的,那這樣的書,網上下載個概要不就行了么,又何必買?如果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技能的提升,和金錢的追求,為何不直接去學校回爐深造?
快速閱讀,是一種嚴重的誤導。和一年讀100本書的目標一樣,為了和這個所謂快節奏的世界合拍,我們硬生生地用鞭子狂抽自己,在焦慮中狂奔,向著功利極速前進,而早就忘了,我們從何而來,我們為何閱讀。
-4-
我是一個極度討厭雞湯類書的人。
其實我并不討厭書里偶爾蹦出的雞湯,我討厭的是以雞湯為目的而寫的書。雞湯書的作者們,往往會在他們有限的人生閱歷里,靠著一只骨瘦如柴的小雞,硬生生地熬出幾滴雞味來,再兌上大量的水。當然少不了,要從別處買上大包的雞精,攪拌成一大鍋分量十足的雞湯。遠處聞來,氣味醇厚,近處看來,湯汁濃稠。可惜入嘴一品,便立馬感到似曾相識——怎么這些雞湯,都一個味兒?至于喝完這些雞湯,是否能像喝湯的人希望的那樣,有營養能長身體,關鍵不在于那只可憐的小雞是否健康,而在于那別處買來的大包雞精,到底是怎樣的質量。可是,你聽說過有營養能長身體的雞精嗎?
在我看來,雞湯類的書,大多不值得一看。那么多的好書散落在人世間,終你我一生,也難以看完其中的若干,又何必,還要在劣質雞湯書里,消耗寶貴的生命呢?
-5-
回到最本源的這個問題上來: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你當然可以選擇:我讀書,就是為了尋找黃金屋,就是為了賺錢,就這么簡單。這是個很合理的回答,沒有人可以對這樣的答案嗤之以鼻。但我相信,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為了如此功利的目的而讀書。
村上春樹說過:
讀書是為了體驗不同的世界,那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能通過讀書進入其他世界,這是最讓我快樂的。
王小波也說過: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而這些個詩意的世界,就是書的世界。
當我們在讀商業類書籍和雞湯類書籍的時候,我們并沒有進入詩意的世界,我們也沒有進入其他任何的世界,我們都還留在眼前這個凡俗而不堪的世界里繼續茍且。當書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無窮世界和無限可能的大門時,我們有多少人視而不見,然后在無視之后,還回頭來對書埋怨:“讀書這事兒,好像一點都不有趣呀!”
一年看完100本書——這樣讀書,確實只會和有趣,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