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我讀《聊齋志異》第三篇《尸變》。
? ? ? ? 關于尸變,我的記憶中是小時候聽大人說,人死了,絕對不可以讓貓狗等動物接近尸體,否則就會讓尸體坐起來,像生人一般。因此,我們院子里的三大爺死了以后,我曾經暗中把一只貓往靈堂里推,可是那只貓膽小如鼠,推了幾次,都不肯進去,于是我最后只得作罷。
? ? ? ?長大后看了不少關于“僵尸”的電影,大部分是外國拍的,看多了,覺得“生化人”其實也不過是僵尸的一個變種。當然,有知識的人會反駁我的這種認識,說生化人和僵尸有著本質的區別等等。 我除了表示由衷的佩服之外,就再也說不出什么話來了,而小心眼里還會認為自己的聯想很好。其實,這許是我這個榆木疙瘩不開化,總認為聯想正如看故事,重要的在于過程中的樂趣。
? ? ? ? ?《尸變》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當然,這“趣”有點兒重口味。
? ? ? ? ?這一篇,我不做任何考證等等了,就說說自己閱讀故事中的感受。
? ? ? ? 故事的開頭,沒有什么特殊,先說河南信陽那個地方有一個小村子叫蔡店,住著一戶人家,距離村子五六里開了一片小店,供來往的商客們住宿。看到“村去城五六里” ,我就感到陰森恐怖撲面而來。但凡恐怖片中,就會一定選取一處遠離人群密集之處的地方,作為“案發現場”。但這個地方又不能太遠,太遠則沒有人去了。五六里正合適,正是風高月黑殺人夜的典型場景。接著又寫了幾個車夫,經常在這個店里住宿。
? ? ? ?這個開頭正好,發生故事的人物、場景等條件都具備了。接下來看故事怎樣鋪展。
? ? ? ? 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則翁家客宿邸滿。四人計無復之,堅請容納。翁沈吟思得一所,似恐不當客意。客言:“但求一席廈宇,更不敢有所擇。”時翁有子婦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購材木未歸。翁以靈所室寂,遂穿衢導客往。入其廬,燈昏案上;案后有搭帳衣,紙衾覆逝者。又觀寢所,則復室中有連榻。
? ? ? ? 西方敘事學中有一個術語叫“搖擺”,也有譯作“延宕”的,這不是重點。搖擺,指在講故事中打斷了故事的正常進行, 而使故事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據說某一個作家向另一個著名作家請教講故事的方法,第一次,這個著名作家說:“讓他哭。”不久,這名作家就學會了,讀者讀他的故事時,需要先坐在浴缸中才開始讀。過了一段時間,這名作家就不滿足了,又找到那個著名作家,著名作家說:“讓他笑。”后來,這名作家果然寫得很讓人開心,讀者讀他的作品,需要預先在頭上套上皮筋,預防笑的太厲害把下巴給笑掉了。按說,這名作家到了這種程度,應該滿足了,但學無止境,就又去找那個著名作家,這次,著名作家說:“讓他急。”
? ? ? ?讓他急!就是講故事的訣竅之一。像現在電視連續劇中,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相見了,一見鐘情,一定不能接著就讓他倆下一集就結婚。這樣的故事沒有人喜歡看,人們喜歡看“虐”,無論是自虐還是虐人(某種程度上虐人也是自虐),虐過了,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就像有些女孩子深夜看恐怖片,恐怖的鏡頭一出現,驚叫一聲,雙手捂臉,卻偷偷從指縫里還看。
? ? ? ?四人來投店,卻遭遇“店滿”,看來故事無法往下進行了。這時候客人“堅請”很重要,是故事的轉機。如果故事講成這樣:
? ? ? ? 店家:“對不起,我們店滿了,請您到前面看看吧。”
? ? ? ? 客人:“哦,是嗎?好吧,那我走了。”
? ? ? ? 這樣的故事就沒味了。客人這時候的“堅請”,一方面讓故事繼續往下發展,另一方面表明并不是店家故意害人,讓這個故事定位在“詭異”而不是“兇殺”上。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后面寫的店家主人“吟思” ,吟思,是低聲地自言自語同時思考,思考的問題是“恐不當客意”,這“不當”二字,暗示了這個地方的兇險,而思考的結果不外乎兩種情況:能住,不能住。這時候客人的一句話很重要:但求一席廈宇,更不敢有所擇。正是這句話,讓店家下了決心,故事得以繼續發展。
? ? ? ? 這時候尸體開始出現,主角上場,一個剛剛死去的婦女,她的丈夫到外面購買棺材還沒有回來,于是那個女尸就直挺挺地停在屋子里。我就想,如果這個女尸的丈夫在的話會怎樣?會不會發生后面的故事?如果這個丈夫在現場,女尸會不會認出自己的丈夫?這是個很有玩味的地方。總之,她的丈夫不能在現場,如果在,這個故事的發展會有不同的走向。
? ? ? ?現在,店家帶著這些住客就進了這間停尸的房間。蒲松齡用了一個細節“燈昏案上” ,就描寫出陰暗幽森的景象。我估計這些住客走進這樣的場景,昏暗的屋子里,一具尸體擺在案上,蒙著慘白的紙衣,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再看里屋,里面有一個通鋪。
? ? ? ?這些住客進去,躺下,路上太累了,頭挨著枕頭就進入了睡眠。這些人可真膽大!
? ? ? ?但總有不很膽大的。其中就有一個, 正朦朧著呢,就聽到外面屋子里傳來了聲音——“嚓”——“嚓”。各位,前面不是說到這女尸穿得是紙做的衣服嗎,這聲音正是紙摩擦發出的聲音呀。這個人急忙睜開眼睛,看到這個女尸揭開了蓋在身上的紙衾!我的媽呀!我估計這名住客的頭發都會豎起來了。這時候,這個女尸慢慢地下了案,慢慢地走進里屋里來。蒲松齡這時候描寫女尸的臉色,用了八個字:“面淡金色,生絹抹額。”臉色是淡金色的,用生絹包著頭。這“淡金色”,正是死人的顏色。這個女尸慢慢地走進里屋,伏下身子,沖每個人的臉上吹氣!
? ? ? ? 我很是不解,為什么這個女尸不是“吸氣”而是“吹氣”?按理說,死人想還陽,應該是吸收活人的陽氣才對,難道,這個女尸覺得自己身上的陰氣太多了,需要與別人分享?想到西方傳說中的僵尸,它們在咬人時,其實不是在“獲取”,而是在“輸出”,把自己的病毒輸入到對方體內去。這樣想,似乎找到了“吹氣”的合理性,也是為了把自己的陰氣“輸入”到對方體內去。也許,死人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孤獨,因此需要不斷地發展同類,來消除自己的孤獨感。這么想,無意中賦予了死人“意識”。死人有意識嗎?說真的,我不知道。
? ? ? ? 這個住客還算能夠冷靜,看著女尸走到自己跟前,就急忙摒息。這個女尸對著他照樣吹了氣,也沒有發現這名住客與其他的住客有什么不同(這似乎可以證明死人是無意識的)。吹完氣的女尸,又慢慢地走出去了。
? ? ? ?故事到這里,好像暴風雨前的一股大風,刮過去了,樹葉兒都靜靜地待著了。講故事需要一波三折,這樣才能吸引人。這個住客提到嗓子眼兒的心這時落了下去,但恐懼的感覺卻更厲害了,這就是所謂“后怕”。我記得我第一次打架時,打前有些怕,但不知道怕什么,所以這“前怕”就顯得無力。打架中只顧著打,哪里還能顧得上怕?但是打完了以后,卻兩條腿控制不住地抖,止都止不住。這時候開始想象種種后果,越想就越怕,越怕就越想,于是那兩條腿就抖得停不下來。所以,我的經驗是,怕,是人“想”的結果。如果能夠不想,也就無所謂怕了。
? ? ? ?這名住客就處在“后怕”的漩渦之中。他用腳踢其他人,其他人不動,好像已經死了。這個信息刺激了這名住客,他偷偷地穿好了衣服,準備逃!
? ? ? ?這時候“嚓嚓”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那個女尸又來“輸出”來了。這個住客急忙躺下來,裝死。
? ? ? ?果然,那個女尸進來,吹氣,進行著例行的工作。我在想這名住客摒息靜氣,感受到女尸口中吹出的冷氣,心頭一定蒙上一層白霜了吧。女尸工作完,出去休息。抓住這個機會,這名住客急忙起身,蹬上衣服,連鞋也顧不得穿,逃!
? ? ? ?煮熟的鴨子要飛了,盤子里的菜要溜了。女尸想啊(矛盾,到底死人有沒有意識),這死人 難道還能自個兒跑了?她忘了自己也是一個死人,才會這么想。其實不只是死人,就是活人有多少能夠意識到自己其實就是一個死人的?但到手的獵物不能跑了,追。
? ? ? ? 黑漆漆的夜里,住客在前面邊跑邊喊,女尸在后面默默地追趕,這畫面要多恐怖有多恐怖。 我曾經經常做一個夢,夢中一個黑夜女人站在我必經的路口,披散著頭發,一聲不吭。好奇心驅使,我走上前去想看看她是誰。撩開了頭發,卻看不到她的臉。于是就轉動她的頭,幾圈下來,依然沒有看到她的臉。這時候我就急。真的,是急,不是怕。這一急,就醒了。起來趕緊去衛生間。
? ? ? ? 這就是夢魘吧。那名住客倒希望這是夢魘呢。如果真是夢魘,醒了到衛生間里,一下子就全都釋然了。但這不是夢魘呀,后面一個活生生(這個詞用到這里合適嗎?)的女尸在追著自己。套用古代小說中常見的描寫,就是“此時只恨爹媽少生了幾只腳”,其實就是多生了幾只腳又怎樣?有過夢魘的人都知道,這種場景下,典型的情節是這樣的:自己的腿已經劃動的很快了,可速度并沒有提高,就想電影了的慢動作。更可氣的是,后面的那個女尸也好像要配合這個鏡頭的完成,明明一伸手就可以抓住自己了,但那幾根尖尖的指甲尖就只是在自己的腦后晃悠,始終不能突破那幾微米的距離。現在我們的這名住客就是這樣的情境中跑動著。他幾乎都沒有想的時間了,只有跑的時間。于是就只有不停息地跑。
? ? ? ? 老人讀到這里,突然就想到了這個場景就是一個隱喻,隱喻著生命與時間的關系。人的一生,就是被時間這個女尸在后面追趕的過程,如果趕上了,就是生命的結束。因此,就只能不住地跑,沒有絲毫的喘息時間。
? ? ? ? 旁觀者有無限的想象,而當事者就只能玩命奔走。我們的這名住客就是這樣玩命奔走之中。跑出了村子,那野外茫茫,哪里才可以擺脫?終于看到路邊有一個廟宇。
? ? ? ?看官,有廟就有菩薩,有菩薩就有和尚,有和尚就會念經,會念經就能驅邪。這住客還沒有被嚇得魂飛魄散,腦子里還有一些常識。急忙射向廟宇而去。
? ? ? ?但和尚不讓進!
? ? ? ?也難怪,半夜三更,一個慌里慌張的人拼命地拍打山門,非奸即盜,和尚如果開了們倒不正常了。這時候女尸已經追過來了,尖尖的指甲尖帶著尖利的風聲直沖住客的后脖子而來。
? ? ? ?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
? ? ? ?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只因腦子一根筋。這名住客情急之下,就發現廟外墻邊有一顆白楊樹,這顆白楊樹長得雄偉,腰圍有五六尺。在我們老家,房前不種槐,屋后不種楊。據說都不吉利。這白楊樹,俗名“鬼拍手”,最是不吉利的。老人讀到此處,就有些生疑。這廟前種著“鬼拍手”,很不合規矩。而且這白楊樹竟然長到了腰圍四五尺,恐怕是成精的節奏。
? ? ? ? 閑言少敘,住客就把這顆楊樹當作了自己的擋鬼牌,一人一鬼就圍著這樹轉悠,就像小時候玩的游戲。這個女尸就很生氣,生氣了就會用更大的力氣,一會兒以后,力氣用盡了,就抱著樹不動了。住客也幾乎累的虛脫,倒在了地上,也不動了。
? ? ? ?過了很久很久,廟里的和尚開了門出來查看。把這名住客抱進廟里,摸著還有一絲兒氣在,就叫人趕快急救。一直到了天邊發亮,出了山門,去查看那具女尸,只見那具女尸緊緊地抱著白楊樹。趕緊報官吧,和尚啪啪地跑去報了官。當地的官員來了一看,就叫人把那女尸放下來。眾人哪里放得下!費了九頭牛八只大象的力氣,才把女尸的兩條胳膊掰開。只見那女尸的每根手指都深深地陷入樹身里了,在樹身上留下十個深深的黑洞。
? ? ? ?我的乖乖,想象一下這是根手指插進人身體里的感覺吧。
? ? ? ?住客也醒了。官員問明了情況,急忙派人到店家里查看,其他的住客已經死了。這名住客這時候才哭得出來,涕泗橫流,說這可怎么辦啊,出來大家一伙兒,現在自己一個人回去,說其他人都被僵尸吹死了。說出來誰信呀,鬼才信。官員就給他寫了一封證明信,在給他一點兒路費,讓他回去了。
? ? ?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 ? ? ?合卷之余,老人就想,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在哪里?我想到了《水滸傳》中的黑店。古代有些黑店,為了錢財,為了掩人耳目,會編出一些鬼怪故事,來為自己的行為遮掩。這店家也許就有這些嫌疑。但更加嫌疑的在于那個官員,打發這名住客回家,為什么要送錢財?難道這個官員在這家店里入了黑股?
? ? ? ? 這些猜疑,已無從考證。讀故事吧,故事本身精彩就可以了。就像讀《紅樓夢》,有些人熱衷于考證作者是誰林黛玉是不是實有其人,都是不會講故事不明白故事本身的價值,才在旁枝末節上顯示功夫。倒像是清代小學的興起,只是由于那些飽學之士們不能致君堯舜上,就只能把過剩的精力發泄到字音訓詁這些方面去。這種發泄,本質上都是一種無奈與悲哀。
? ? ? ?這次就到這里吧,有興趣的同志,請聽我下回講解《聊齋志異》之《瞳人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