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法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浪漫。法國的巴黎,更是一座浪漫之都,漫步在塞納河絆,遠遠望去,你必然不會錯過的景觀——埃菲爾鐵塔。法國巴黎的地標性建筑——埃菲爾鐵塔,孤傲的矗立在戰神廣場上,法國人稱它“鐵娘子”。
1889年,法國政府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決定舉辦一次盛大規模的世界博覽會,以彰顯法國的魅力。然而這種國際性的重大活動事件,一般都要建造一些標志性的經典建筑,所以法國政府就公開招標了,最后一個名叫古斯塔夫·埃菲爾的設計師,憑借他設計的鐵塔脫穎而出。
這座高300米的鐵塔,比巴黎圣母院、凱旋門和自由女神像全部摞起來都要高。而且就在鐵塔破土動工之際,反對的聲音層出不窮,小到市民,大到各界名流作家,其中著名作家小仲馬、莫泊桑等著名人物,全都不滿意于這座鐵塔。甚至還有人預測鐵塔建造到一半肯定會倒塌。
法國人民為什么討厭這座鐵塔呢?這主要是在當時的法國,遍地都是像盧浮宮,巴黎圣母院、凱旋門這類的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典建筑群,建筑的高度也都高低錯落,整座城市一幅協調平和的風貌。突然出現這樣一種新意的設計,拔地而起這么一座“又冷又丑”鐵塔,完全一幅鋼鐵拼湊的高臺,沒有任何美可言,還完全一副“鶴立雞群”的姿態,一種突兀的丑陋感,在視覺審美和文化心理上,招致大部分人的反對也是理所當然,所以鐵塔曾被認為巴黎最失敗、最糟糕的“龐然大物”建筑。
鐵塔頂著各種輿論和壓力,還是如期完工了,并以建筑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世界博覽會開幕舉行之時,埃菲爾鐵塔成了閃耀的明星建筑,真的做到了“鶴立雞群”的孤傲美。從此埃菲爾鐵塔也算是一舉成名的建筑標桿了。埃菲爾鐵塔成了巴黎的奇觀,公眾也就慢慢地接受了這座鐵塔,這種鋼鐵建筑美也慢慢融入的法國人的審美理念,而且鐵塔更成了著名畫家筆下出現的高頻建筑。
歷史上埃菲爾鐵塔也差點被毀掉,作為城市的制高點,在法國和德國打得不可開交之時,這座鐵塔也曾充當了“戰爭英雄”,從此后法國人不僅不再排斥鐵塔,反而都來積極擁護這座偉大的建筑。埃菲爾鐵塔是法國工業革命時期輝煌的設計杰作,也成了當時席卷工業革命的象征。塔底的拱形裝飾,弧形支腳,既給人剛勁有力之感,又糅合了曲線之美。
巴黎,這座浪漫的城,華燈初上的塞納河畔,戰神廣場上人流退去,埃菲爾鐵塔仿佛照亮了整座巴黎,午夜巴黎的窗外,那里有不滅的光和未完待續的美好故事。埃菲爾鐵塔——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何時、假若你愿意回頭看,我一直在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