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專題 :"你和你的小說"
投稿請參照 :"你和你的小說"專題簡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說"專題收稿標準
"斯"文員 :九秋之菊
原文作者 :古槿香Fiona
原文鏈接 :《策瑜 | 重逢篇(廬水湯湯)》
《重逢篇》一文短小得我一口氣讀完,但它又是一篇大文章,作者惜墨如金,不足兩千字的篇幅,開啟了一篇宏大的敘事文章。這份膽量,值得敬佩!還有一點,作者選擇了一種很討喜的寫作格調來寫三國,也許很適合年輕讀者的胃口。縱觀全文,細推敲,也有些不足,記錄如下,供參考。
1.立意
沒有欣賞前后文,立意無從評斷。但我想說的是,我個人堅持認為,不管什么題材的小說,立意要新、深刻、有意義或是說靈魂,否則,再華麗的辭藻,也是胖子身上的脂肪,看著油亮、富態,實則是累贅、病根。
2.人物
人物刻畫著墨較多,無論是孫策,還是周瑜,描寫都很細膩,包括細節上的描寫也很到位。咋看上去,非常完美,細細品讀,卻找不到一個能夠突出人物性格、品行等的亮點,換言之,人物就不能立體、鮮活。
另外,孫策、周瑜等都是文武全才,在本文中所描寫的這個年齡,應該是血性十足、陽剛勇猛又足智多謀,但美中不足的是,也許是文章遣詞造句太過陰柔,孫策和周瑜等都顯得“娘”,太過兒女情長而英雄氣短,從而無法使文章有脫俗之處。
3.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也許是因為篇幅限制的原因,讀完沒有高潮,非常平淡的敘述方式,讀完第一句就讓人知道下文大意甚至是對話的大致內容,如此讓人了然如新,沒有意外和突發事件造成的緊張、快感等,閱讀時就像在喝一杯白水,不喝吧,主人太盛情抹不下面子,喝吧,撐壞了肚皮。
孫策和周瑜的情誼與惺惺相惜,應該是相見時的小高潮,但沒有寫透徹,遺憾!
最后,作者的敘事方式、筆下功夫等,也許寫其他體例會更出彩,寫如此宏達的歷史背景和波瀾壯闊的故事,文字中無不露出怯意,駕馭這類題材也許作者自己感覺輕松,但非常虛,說白話,就是駕馭這類題材的功夫遠遠不足。
4.環境
作者應該是在其他章節做過描述,這一節著墨幾乎沒有,無法評判。
整體讀來,這篇文章的最大優點是文筆清新、語句簡練、敘事干凈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之處。故事的切入點也選擇的比較好。
如果作者今后繼續按照這種文風寫三國題材,或是要吸引更高層次的讀者,那么長路漫漫,仍需努力!
特點 : 文絕人美撕文點睛。再加一條:喜茶。
這是我題的鎮群之寶,可遠觀不可撩也!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