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世外桃源,不禁讓我們就想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部流傳千古的名作,喚醒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那一種訴求,是的,我們都在苦苦的尋覓那個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一方圣土,是遠離喧囂的清凈之所。在紛繁復雜的塵世間,我們都顛沛流離,茫茫然不知所措。遠方的風幡已經飄起,不知究竟是風動還是心動的緣故?
你或許積累了一些世功,在外在世界里有了一些成就,但精神世界里卻是一片荒蕪,靜下來的時候,常常感覺心里空蕩蕩的,就像黑暗中飄蕩在海中的小舟,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哲學家們就物質和精神的關系糾結了幾千年,直到現在也沒個明確的定義,還是各執一詞,我們俗人一個,只能是莫衷一是了。有一天,無意間翻閱了王陽明的《傳習錄》,覺得大有裨益的,原來自己的世外桃源在這里,心里一直苦苦尋找的精神源頭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溝通我們此岸和彼岸的橋梁。書讀的再多,不去實踐,就是書呆子,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所以知與行必須結合起來,才能去除隔閡,上下貫通,也就達到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