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一聊一個音樂APP——網易云音樂的“樂評”功能。
明明一個音樂播放器,為什么要加入用戶評論功能呢?4不4傻?但仔細一想,那現在為什么QQ音樂、酷狗都抄襲網易的,都紛紛加入了評論功能呢?
這就要從2013年說起了,那個時候,互聯網的音樂應用有QQ音樂、酷狗音樂、蝦米音樂等眾多品牌,網易這個時候也想在音樂領域殺出一片天,這是多么艱難的事。如果是一般的產品經理,臨危受命,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
因為如果單純的做一款音樂播放器類型的APP,和其他的競品同質化嚴重,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市場,所以,網易這個時候的做法是選擇產品差異化,加入“樂評”功能。其實,評論功能早些年就在網易新聞上出現過——新聞蓋樓,這是網易的看家本領。但,音樂里面加評論,并不是單純的把以前的慣用手法拿來機械的套用。其實,網易真正想做的其實是“音樂 + 社交”。而評論只是社交當中的沖鋒隊。
產品為什么要差異化
先插句閑話,產品為什么要差異化? 產品的差異化是非常重要的。做一款產品就像塑造一個人。人是有個性的,有人格魅力的,產品也是一個道理。產品需要有它的個性,他的溫度,他的魅力。這些東西從哪里來?從它的功能來,從它的交互來,從它的形象來。
當,一款產品有它的個性,用戶就會被它吸引。用戶會不由自主的去追捧它,而不是像某些平庸的產品,需要花各種活動求著用戶進來。這就像有名氣的酒樓門庭若市,但是做的差的餐館門可羅雀,你促銷打折也沒人進去吃。
音樂+社交有什么意義
再接著說回來,音樂APP加入社交元素有什么意義呢?
首先,基于用戶的社交功能,用戶可以以音樂為主題,相互交流,相互關注,增加了用戶在這個APP上的可玩性,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提高了用戶的留存。例如,有了評論功能之后,用戶就有可能花更多的時間來寫評論、看評論,這無形之中增加了用戶使用APP的時長。
其次,社交元素的增加,極大的提高了這個APP的傳播性。設想,你非常喜歡某個人的歌單,但是如果缺乏社交元素,那么你就不能關注這個人。你只能將這個人的歌單手動記錄下來,自己再去一個一個查詢并保存下來,那么這樣一來,你完全可以用其他的音樂APP去做這個事情。也就是說,社交功能本質是利用某些優質用戶,把新用戶綁定到自己的平臺上。再舉個栗子,微信就是這樣。微信是一個純社交元素的APP,它為什么能有這么廣泛的用戶,因為被用戶綁架了——你身邊的同事、同學、朋友都用微信,你能不用微信么???
從這個角度來說,社交元素不僅能夠極大的擴張用戶的數量,而且能夠牢牢的把用戶鎖在這個平臺上。
再次,增加社交元素之后,有利于做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原創內容。這一點對于做一個“生態平臺”至關重要。生態平臺應該是目前為止,平臺類型的最高級的形式。例如蘋果的APP store、微博、抖音、快手、淘寶、滴滴、知乎、百度貼吧等等。網易云音樂的UGC有用戶創建的歌單、評論、電臺等等。
補充說明下:UGC的優點是用戶代替平臺輸出價值,相當于為平臺節約大量成本,而這些價值又會吸引更多的用戶,更多的用戶來到平臺就會輸出更多的價值,形成“正反饋”。試想如果UGC + 社交元素一起在平臺上產生,那么這個發展速度會呈現指數級增長,簡直無敵,不信你看微信就知道了。社交元素是聊天的功能,UGC就是用戶聊天的內容,boom爆炸!!!
UGC的缺點:由于是用戶自身產生的價值,那么這些價值良莠不齊,就需要平臺花大量時間監管和篩選。尤其是針對公開的UGC。因為劣質公開的UGC如果監管不好,一方面對用戶造成傷害,導致用戶的流失,另一方面很可能觸碰法律的底線,對公司、平臺都不是好事。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愚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