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鄉(xiāng)的那個小月臺,只有綠皮火車肯停靠。透過家里玻璃向外張望,能看見上上下下火車的旅人。兒時是綠皮火車載著的我去大城市大開眼界,長大后也是綠皮火車載著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送達(dá)那個讓我們施展拳腳的各個地方。每逢節(jié)假期間,綠皮火車準(zhǔn)時如約,載著我們回到那個生養(yǎng)我們的故鄉(xiāng)。正因如此,我對綠皮火車有種特殊的感情。
隨著人們對“速度”的不懈追求,綠皮火車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了。我總覺得它是被一代又一代人吐槽出我們的世界的。幾乎乘坐綠皮車的人們都會說它條件太差,也太慢了。的確,座椅硬邦邦的,沒有空調(diào),天熱的時候,也只有上面幾臺吊扇前后左右搖擺。實在受不了,你得用盡全身力氣向上推開窗戶,才能感受到些許涼意(其實,風(fēng)也是暖的)。天冷的時候,火車上燒煤取暖,人少呢,車廂冷;趕上人多,空氣不流通,呆著也著實憋悶。環(huán)境確實不算舒適,速度呢,它是列車?yán)镒盥摹τ谛宰蛹被蛘叱霾顣r間緊的人來說,確實不值得考慮。總之,綠皮火車的優(yōu)點還真不好說。如果硬要總結(jié),價廉應(yīng)該算是一項選擇理由。
可就算它有一千個缺點,我也會找出一千零一個理由選擇它。因為在這樣慢悠悠的旅途之中,我能夠理直氣壯地思想神游,漫無目的地放任眼睛瀏覽窗外的世界,無任何芥蒂地與身旁有緣人侃大山,聊家常。車廂里有故事的人很多,只有綠皮火車,才會讓彼此的故事傾訴完整,聽著“花生瓜子烤魚片”的吆喝,伴著音樂和廣播的旋律,就這樣,一路看、聽、聊、想。
記得小時候,只要坐上綠皮火車,小小的人兒往月臺上一站,望著火車到來的方向,不顧那刺眼的火車大燈,就開始“嗚——轟隆隆”的模仿起綠皮火車的聲音來,而后,滿是期待地爬上火車,迫不及待地找個靠窗的地方坐下,眼睛直勾勾望著窗外,盼著火車開起來之后闖入眼睛的風(fēng)景——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筆直的玉米地,裊裊的炊煙,漂亮的小房子,還有冬天光禿禿樹枝上的鳥窩。如果能開窗,還會偷偷將手伸向窗外,感受那風(fēng)的撫摸和怕人發(fā)覺的小刺激。如果和爸媽長途旅行,漫長的旅途之中,爸媽會準(zhǔn)備好可口的食品,當(dāng)然少不了我的零食。一路吃著,聊著,望著,睡著。好生愜意。
都說綠皮火車慢,見站就停,可也正因如此,它才會在家鄉(xiāng)那個小月臺出現(xiàn)、等待,見證重逢的喜悅和離別的淚水。都說綠皮火車不舒適,可也正因如此,彼此之間“志同道合”的抱怨才讓大家敞開心扉,談人生,聊家常。
綠皮火車,不知道什么時候你會徹底離開大家的視線。“和諧號”的漸次開通,家鄉(xiāng)月臺上又少了好幾趟你的身影了。我承認(rèn),動車用速度將旅途縮短了,但是,一個個的山洞穿梭之間,也少了好多風(fēng)景。我承認(rèn),動車用舒適改善了旅途體驗,但是,人與人之間,耳機隔離了彼此的世界。
綠皮火車,車廂里存儲了太多的故事,窗口見證了太多的離別與重逢。還記得遲子建筆下那對隔窗對望的夫妻,兩列火車的交錯而過之間,哪怕只一眼的對視,也是滿足。這一瞬,惦念與愛全部迸發(fā)而出,只為這一瞬,誰不希望列車慢一點,再慢一點?
綠皮火車,你可知道,有一種吐槽源于愛,有一種選擇始于情懷,有一種不舍叫做難說“BYE BYE”。
綠皮火車,愛你在心,此情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