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第33期中級班學員堅持分享第 1102天 總約練150次 來訪者108 觀察員37 咨詢師5
認清自己
在古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刻著一句古老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千百年來,它始終靜靜佇立,向世人傳遞著探索自我的永恒課題。從心理學視角深入剖析,認清自己不僅是對自我身份、個性、能力的認知,更是對自身情緒、思維模式和潛意識的深度覺察,這一過程蘊含著復雜而又精妙的心理機制。
今天早上跟老師們一起讀書,有位老師對我的幾句靈魂拷問讓我看到人性的一部分,在利益面前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唯有不斷地去成長自己,讓自己擁有內在的力量,而不是依賴外界任何的事物。
認清自己包括認清自己的角色,位置,情緒,人格,思維,能力等等。
首先認清自己的角色,在原生家庭里,我是女兒的角色,孝敬父母本是天經地義,但如果背負太多道德綁架的成分,那就會讓自己陷入糾結、矛盾與內耗中。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我是一個被領養的女兒,對于父母來說,在沒有他們自己親生女兒之前,我是他們的唯一。所以他們對我的好雖然也有養兒防老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心一意。自從妹妹出生之后,這份“好”除了有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摻雜著一份“私心”,一份“面子”,一份“要求”,一份“綁架”。
我一直渴望公平,可是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所謂的“手心手背都是肉”,那肉還有厚薄呢。我太理想化,我太渴求父母真正的公正公平了。
就像剛到婆家,對待婆婆,我跟父母一樣,雖然我媽也常說“婆婆與媽媽是不一樣的。”但我仍然用我所謂的真心換取他人的真意。但我的全心全意照顧婆婆,最后還不如一年只回家看望她一次的女兒。所以我才真正明白“女兒和兒媳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遇到危險,你認為父母會舍棄誰?這讓我想到了電影《唐山大地震》,如果只能救一個,父母選擇了救兒子。如果在我們家呢?父親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名聲救我嗎?可能會。但母親呢?她肯定會救她的親生女兒,因為妹妹是她生命的延續,是她經歷了多少白臉與別人的恥笑而得到的,她怎么會舍棄?當我理解到這一點,當我認清這一點,我好像沒有以前那樣多愁善感,自憐自艾了,因為我知道愛自己是最重要的。
在親生父母那里,以前的我總是容易敏感,覺得我在三個姐姐里是多余的,我融不進去,常因為她們說她們姐妹三個而不適。還天真地認為,親生媽媽會不會認為欠我的,所以對我格外照顧呢?事實上,沒有。沒有感情的鏈接,就算有血緣,那又怎樣呢?
所以不要苛求他們能公平地對待自己。
情緒也是認清自己的關鍵維度之一。情緒就像內心的信號燈,反映著我們對外部世界的主觀感受。積極情緒如喜悅、滿足,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勵我們去探索和追求;消極情緒如憤怒、焦慮,則是在提醒我們,自身需求未得到滿足,或者面臨著潛在威脅。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壓抑情緒,不去正視它們背后的深層訴求。比如,頻繁的焦慮可能源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內心深處對安全感和掌控感的渴望。只有當我們勇敢地直面情緒,深入挖掘其根源,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恐懼。
認清自己是一個持續且動態的過程,它貫穿于我們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審視自己的人格、情緒、思維和潛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方向,實現內心的和諧與成長。
所以,特別感謝老師們,讓我能直面自己的內心,不再害怕受傷,沒有人能傷害你,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