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黃埭鎮馮夢龍村有個馮夢龍故居。但一直沒有去過,心里頭癢癢的。
那天巧遇一位文友引薦,自駕前去參觀。不去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果然馮夢龍是明代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學巨匠,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村作為馮夢龍的故里,是其歷史文化的孕育地和發祥地。雖然時越數百年,但涉及馮夢龍的傳聞依然鮮活地留在當地村民們的口頭上,村里至今流傳著關于“馮夢龍讀書”、“馮夢龍養老鷹”等故事和歌謠。
他的作品有近3000多萬字,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最為著稱,被譽為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先驅、通俗文學泰斗。
馮夢龍故居,是一座明代家宅,灰瓦白墻,前屋后舍,中間隔著寬敞的庭院。
馮夢龍12歲之前便生活在這里。步入故居,前廳是三間小屋,東間為廚房,可以看見標準的江南水鄉的影子,西間是管家房間及雜物室,中間為客堂。
庭院內,種植了桂花和石榴樹,每年的五、六月份石榴花開,燦若云霞,花紅似火,分外鮮艷。到了仲秋時節,叢桂怒放,陳香撲鼻。
進入后廳,中間為中堂,招待客人所用,陳設極簡單,足以可見當年主人的清廉淳樸。東間為馮夢龍父母的臥房及書房,房內書香氣息濃郁,西間為馮夢龍三兄弟的臥房。西廳是馮夢龍三兄弟及村上孩童的學堂,仿佛還能看到當年孩子們聽課、玩耍的場景。
參觀間,來到馮夢龍廚房天井,玩起了手推牽磨,我也唱起了《雙推磨》,“磨兒牽得圓又圓,唱唱磨磨興致高。 磨兒轉又轉,黃豆拗又拗。 珍珠進磨,銀漿四面澆”。
最引人注目的是馮夢龍書院,在那里可坐上半天,甚至幾天,翻閱馮夢龍的大量著作,才能從中了解馮夢龍先賢一生的生活細節和他的大家風范。
在下一介草民,半介書生,真不知道我們相城區黃埭鎮出了個馮夢龍老先生,他是明代時期一位白話文的文學巨匠!在書院書架上,陳放著幾千冊書籍,都是老先生的著作,我簡直不敢相信,在四百多年前,他怎么可能寫出這么多書呢?!
百聞不如一見,我置身于書的海洋里,小心翼翼翻閱著書架上書籍,的的確確是馮夢龍的著作,完完全全是先賢老人的精品力作。不用置疑,這絕對不會造假,只怪我書讀得太少,只知道一丁點皮毛。慚愧慚愧,不學習不讀書,怎能在文字上進步呢?!
兩個多小時的參觀,感慨萬千!撫摸著這么漂亮,有著溫度的書籍,久久不忍離去……我拿著“三言”名著,拿起手機一掃,書款兩訖。一位年輕貌美的服務員將三本書裝進一只精致紙袋,感覺是非常滿足,非常欣喜!我提著沉甸甸的書籍,完全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
我暗自思忖,我若能把這些書一齊搬回家去,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事兒!趁有生之年,慢慢閱讀,如果不斷反復認真閱讀,必將會增長不少知識,得到更多滋養,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得到幫助,由此,我的老年生活過得更為豐富多彩!
201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