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過的更幸福,但是幸福的方式有無數種。有些人擁有金錢會幸福,有些人擁有美好的愛情會幸福,有些人能夠從書里獲得幸福,有些人能從旅游中獲得幸福。一萬個人有一萬種幸福的方式,但是每個人的痛苦的原因卻大致相同,如果你想讓自己活得更痛苦,只需做到三點即可。
首先,要學會抱怨。
剛畢業那年,我和另一位畢業生都是剛剛踏入工作崗位,我們剛開始分配的工作都是很瑣碎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別人遺留的問題,有些甚至毫無頭緒。面對這些問題,初入職場的我內心很抵觸,每天都抱怨為什么給我分配這么無聊而且沒有意義的工作,以至于自己整天都很消極,工作沒有一點積極性,一個問題要改很長時間。而那位同時卻相反,每天都是認真地去修改這些問題,從來不去想這些問題的主人是多么地可恨。所以,他一直處于積極地修改問題,然后愉快地生活的狀態,而我,一直陷于這些問題,痛苦地生活著。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說話,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述的那樣子,直至成為那個樣子。所以,抱怨能帶來的結果只有兩個:不斷讓自己相信自己抱怨的事情,向別人傳遞負能量。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它只會掩蓋事實的真相。因為當一個人抱怨一件事時,就已經處于主觀的個人情緒中了,根本不會去客觀地看這件事情。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面對問題的大部分,都是責任感出現了問題,神經官能癥為自己強加責任,而人格失調的人卻不愿承擔責任。與外界發生沖突和矛盾時,人格失調者總是把錯誤歸咎于別人。這類人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于是,這類人總是覺得一切問題的責任都在于別人。對別人的不滿漸漸充滿內心,抱怨,就成了他們日常發泄的途徑。
Complaining is like vomiting. Afterwards you feel better but everyone around you feels sick.
抱怨就跟嘔吐一樣。你自己是爽了,可你周圍的人都得跟著遭殃。
然后,要學會嫉妒。
嫉妒存在于歷史中,龐涓嫉妒孫臏,李斯嫉妒韓非子;存在于小說中,《三國演義》中周瑜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鳴;存在于影視劇中,《甄嬛傳》、《瑯铘榜》等宮廷劇,權利劇中,嫉妒是最重要的矛盾引爆點;存在于現實中,同學之間,同事之間,屢見不鮮。
弗洛伊德講,人的嫉妒心是天生就有的。嫉妒是原罪,《圣經》中把嫉妒列為七宗罪之一。嫉妒會讓一個人總是用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比較,讓一個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讓一個人看世界時被蒙蔽了雙眼。嫉妒的人們,內心總是痛苦的,因為他們的注意力總是在對別人的貶低,排斥,甚至敵視上,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長。
嫉妒像一把刀,你以為你把它刺在了別人身上,其實你是把它插進了自己心里。妒嫉,是把痛苦留給自己,把傷心留給上帝。
最后,要學會欺騙。
曾經有段時間計劃要早期,于是加入了一個早起者聯盟,有一個群規是每天6點之前要打卡。于是我定了一個5點50的鬧鐘。前兩天積極打卡,早期,從第三天開始,鬧鐘響了之后就打開,然后放下手機,翻身繼續睡去。于是,一個月下來,我成了群里僅有的三個每天6點之前打開的人,然而,卻僅僅早期了兩天。其實,我不僅是欺騙了這個群里的人,更欺騙了自己。自己不僅沒有完成早期的計劃,而且心理有充滿了愧疚感。
欺騙有一種魔力,一旦你開始欺騙,那么就會停不下來。比如你撒了一個慌,在以后的日子里,為了防止謊言被戳破,不僅需要記住這個謊言,還要用更多的謊言去彌補這個謊言,然后,腦海中的謊言就越來越多,離真實就越來越遠。對于很多人來說,自己的良心會受到譴責,精神也要備受壓力。
欺騙自己,自己才是最痛苦的人,而別人并不痛苦。欺騙別人,總有一天會被人識破,自己背叛,虛偽的一面就盡現人前,帶給自己的是自責和外界鄙夷的眼光。
所以,你想成為一個“更痛苦的人”嗎?那么就開始抱怨,開始嫉妒,開始撒謊吧,多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