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嘻哈又出事了。
今天中午,當Sir聽著周杰倫在生日新發的《等你下課》,準備打個盹的時候……一個消息把我拍醒。
Gai,退賽《歌手》。
咋回事?!
翻翻微博,事情大致還原出來了——
首先,是音樂博主@燈燈HOHO?爆料,有在線歌手被替換:
之后,又有人傳出疑似Gai在粉絲群中承認退賽、并安撫粉絲的聊天截圖:
馬上,就有媒體找到節目組,基本證實了Gai退賽的真實性:
網易娛樂試圖聯系Gai,其工作人員默認退賽消息,并表示昨日仍出席《歌手》發布會的Gai今天已經離開長沙,而今晚的《歌手》錄制他將不會參加。
——網易娛樂
還有消息稱,《歌手》的第二期將剪掉所有Gai的畫面,臨時找來“補錄歌手”李泉重新錄制
為什么?
Gai的語音中,提到了“上面”。
無獨有偶,網傳的消息,同樣提到“上面”。
再加上前段時間PGone被封殺,接著牽連到所屬的“紅花會”歌曲全網下架的事件,會讓人產生某些聯想。
Sir不贊成“Gai受到PGone牽連,導致退賽”這樣的論斷。
但“嘻哈”如果成為敏感詞,也不令人意外。
《中國有嘻哈》火爆時,這對雙冠軍曾是娛樂圈最矚目、最有潛力的新星。
如今?雙雙出局。
今天Sir刷微博時,看到一條關于Gai和女友的微博,放上了9張兩人在《歌手》后臺甜蜜的合照。
文字沒有任何傾向與觀點,但微博底下卻有一條評論被頂得很高:
低俗歌手!!封殺!!!
1333個贊,在為封殺叫好。
雖然這不代表所有人,但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種大眾對嘻哈的認知:
低俗,要遠離。
當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蓄勢待發時,卻迎頭亮起紅燈——
上面控制,下面抵制。
中國嘻哈,真的只有低俗嗎?
中國嘻哈的出路,到底在哪?
今天Sir想借Gai的退賽,回答這兩個問題。
中國嘻哈,當然不只有低俗。
甚至,它完全有可能成為一種真正的文藝主流。
Gai在《歌手》第一期的表現,已經可以完美回答這個問題。
在Sir看來,這次表演稱得上中國嘻哈在主流舞臺最好的一場秀。
首先,選歌。
Gai選擇的,是黃霑的《滄海一聲笑》。
這首歌背后,有三個響亮的名字——黃霑、徐克、羅大佑。
黃霑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這首歌是徐克邀請他為電影《笑傲江湖》寫的主題曲。
其中還有典故:
傳聞當時寫了六稿,徐克都不滿意,深感無奈的黃霑隨意翻閱身邊的古書尋找靈感,看到《樂志》里說“大樂必易”,黃霑心想,最易莫過于中國古音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宮”,接著在鋼琴前一試,就順著寫出了整首歌……
——《搜狐網》
江湖、俠客、古韻、才子。
從氣質到情懷,都與Gai身上的標簽,完美契合。
整首歌難度適中,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選曲就能看出,Gai巧妙地避開了與其他實力派歌手正面硬剛的技巧路線,而是以風格取勝。
其次,編曲。
中國風,地域色彩,是Gai最擅長的武器。
這次演繹中,他在編曲中放大了民族樂器的元素——
臺前,有佳人撥琵琶;背后,有氣勢磅礴的敲大鼓。
說唱部分,琵琶繼續低鳴,節奏強勁搖滾出場,一點也不違和。
最后,表演。
嘻哈歌手,有三大武器——歌詞、節奏、現場。
現場一定要“炸”,有感染力、侵略性。
Gai的表演,很好地用上了他在地下舞臺磨練十多年的功夫。
高潮時,搖頭晃腦,兇猛跺地,活生生一個從江湖走出的不羈俠客,還帶點不清醒的醉意:
高潮后,馬上收住,兩腿叉開佇立,嗓音也不再高亢。
一收一放,全在點上。
最后,實至名歸,拿下第三。
在他前面,是榮耀滿身的國際巨星Jessie J,在他后一位,是中國搖滾標志性的汪峰。
這就是中國嘻哈進入主流,最好的模樣——
有風格,有技巧,有認可。
當然,這不是Gai一個人的勝利。
留意細節:
說唱的歌詞,不是Gai一個人獨自完成。
還有,在每個歌手出場前,都有一些業內人士出鏡,為我們科普每個歌手的來歷。
Gai出場前,第一個入鏡的是誰?
劉洲。
很有意思的一幕。
他是《歌手》御用的“定位制作人”,同時也是《中國有嘻哈》的音樂總監。
還有一個身份——Gai的老板。
在《中國有嘻哈》錄制過程中,劉洲已經簽下了一批節目選手,并在節目結束后成立了自己的嘻哈廠牌“Door&Key”。
Gai是領軍歌手。
在《中國有嘻哈》期間,他就幫Gai制作了編曲《火鍋底料》。
火遍微博同時,也被圈內人Diss,說編曲風格太過“主流”“爛大街”。
劉洲可以說是Gai的幕后推手,也是把他帶入主流市場的領路人。
而他在節目中,怎么評價Gai?
他來自中國人自己的說唱體系
畢竟周延在這個市場上
他已經輸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了
這是在說Gai,同樣也是在說他自己。
“生存之道”,的確是劉洲給予Gai最大的幫助。
身為藝術形式,中國嘻哈不低俗。
但的確,其中摻雜了一些“低俗”因子。
身為偶像,Gai離“白”有點遠——自曝曾經吸毒,還有暴力歌曲《超社會》……
火了后,他迅速下架了違規歌曲,以正能量示人。
《歌手》表演后,Gai深深鞠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
逐個點名介紹、感謝樂隊老師、伴奏樂手。
這個環節,是之前上場的4位歌手都沒有的。
可能是節目剪輯的緣故,也可能是這次的樂手分量真的夠重,但不可否認:
節目在全力塑造一個正面的Gai。
像這樣的賣萌三連:
微博的名字,從“Gai爺只認錢”,變成今天的“超級無敵Gai”。
再往前追溯,在央視《我要上春晚》的舞臺上,他甚至高喊著——
祖國,萬歲!
愛國當然對,正能量也沒錯,但Sir卻看出了這種快速包裝背后的尷尬。
因為你轉身太快了,快得不像你Gai了。
尷尬的背后,Sir又看到的是,Gai那種不顧一切的求生欲。
2018對Gai,是充滿挑戰的一年,88年出生的這位“新人”,已經踏入30歲。
想起Gai的好兄弟,《中國有嘻哈》另一位選手Bridge,被問到為什么自己不簽公司的時候,他這樣回答:
我不想被束縛。
如果說主流圈或公司是一個緊箍咒,把我限制了,那就不是Bridge了,我寧愿不做。
Bridge年輕,他有拒絕的成本。
誰想被商業改變,誰不想保持獨立?
但過于快速地接受主流,也不符合“真實”。
Sir不想因此就責怪Gai。
Gai,有妥協,有轉身,卻不像之前Sir寫文反對過的,一味“假叛逆”的PGone。
因為,藝術的真實可能被影響,但Sir從Gai身上,看到了某種生活的真實、美好。
在此前《人民網》的采訪里,他這樣說:
他還對鏡頭說,現在最大的“理想”,就是想讓父母過得更好。
可惜,如此求生欲強的Gai,如此如履薄冰的“生存之道”……
今天,依然出局了。
出局的也許不只Gai,還有中國嘻哈?
現在,輪到第二個問題了——中國嘻哈的出路,到底在哪?
Sir今天給不出答案,但Sir必須為“嘻哈”說一些話:
嘻哈,真的是某種歪門邪道嗎?
當我們提起嘻哈,總是不厭其煩地提起一個個嘻哈巨星的傳奇經歷。
而其中感動我們的,都不歪,也不邪。
史上最成功白人說唱歌手埃米納姆(Eminem)的故事,拍成了《8英里》。
作為白人的他,在昏暗的地下室里,用唇槍舌劍跟黑人Battle。
轉過頭,他在公車上,把頹敗的街景寫成歌詞,記在小紙條上。
在舞臺上,他的心里閃著光,但在生活中,全是暗淡:
未成名的他在工廠打工,他的上班,只有兩個無比機械化的動作:
升——降——升——降。
要離開這個車間,他必須寫,必須唱,必須妥協。
他代表著老牌的說唱精神——反抗、抵觸、憤怒。
而嘻哈發展到今天,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
被譽為繼埃米納姆后最成功的白人說唱歌手Macklemore,有一首歌曲叫《Same Love》。
講述的是同性戀的愛情,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若我是同性戀,我想嘻哈圈肯定討厭我……
“老兄 太基佬了吧” 每天都有這些打擊
我們已對這些話語感覺麻木
我們的文化建立在壓迫之上
真的 無法接受
嘻哈生于泥潭,但渴望向上;
嘻哈生于歧視,但總吶喊著打破偏見;
嘻哈的外表,可能異類、可能混亂,甚至可能有些挑釁。
可當一個普通人想竭盡全力地發聲時,難道他的聲帶不會沙啞、失控、失音?
的確,嘻哈的姿態,似乎想撕碎很多“美好”與“裝飾”。
但我們捫心自問,那些燈紅酒綠的“美好”,那些高光加持的“特效”,又有多少是真實的?
今晚,目送Gai。
但Sir不想目送嘻哈。
最后,容Sir在你面前,擲地有聲地放下Gai在《歌手》出場時的這段話:
我是Sir想加戲的分界線
再次,Sir把表態權交給你們。
沒有了Gai的《歌手》,你們還會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