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文章了,各種各樣的借口一大堆,今天終于得閑了。
我寫的文字并不出彩,只是大都源自于自己的內心,是自己想說的話。在文字的世界,至少我還是自由的。
今天的空閑是斷網造成的,平時熱鬧的工作室里只有我一個人。我想找些事情做吧!每一樣似乎都倦了、累了、提不起興趣了。
這段時間的忙碌,內心唯對寫作這件事念念不忘。于是打開了簡書。很多文章吸人眼球卻沒有引人注目。我已經靜不下心來看網絡文字了。
看過就像沒看,不會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體悟。我看自己寫的東西也是如此。這很奇怪,我為什么只對紙張的文字敏感呢?我得出的答案是,在網絡上有一種網絡時間,讓人無法慢下來思考。
思考是一個凝重的話題,我卻很喜歡去探尋他。今天的地點是工作室的庭院里,我看著一院的綠植發呆,默默無語。
庭院里的綠植在陽光的照料下散發出盎然的生機,一如這個正在發展中的工作室。
按道理說我該為進入了這樣的一個集體感到踏實,但我內心卻沒有一點方向。我似乎有很多條路能走,卻又似乎無路可走。
無論我怎么努力遠方似乎都還是一個虛影。我嘗試享受現在、珍惜現在,但沒了暢想的我像是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
我在笑,我很開心,朋友相伴、美酒佳肴相隨。很真實,真實到我覺得我是一縷飄忽的煙。他們是真實的,我是虛幻的。
我翻看著以前的工作日記,回憶自己這半年來的經歷的事情,像夢一場。我學到很多、成長了很多,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需要成長、需要追尋。
我試圖總結過往為自己的將來制定計劃。突然就意識到所有的焦慮、浮躁、難過、憂郁都源于兩個字——無能。
無能的是我,沒事能力把握自己。
無能的是我,沒有能力把握別人。
無能的是我,沒有能力把握現在。
無能的是我,沒有能力把握未來。
我痛恨厭惡無能的我,我為無能的我感到難過煩惱、焦躁、抑郁。但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一個我。并為了那些我痛恨的、厭惡的、煩惱的、焦躁的、抑郁的,排除萬難,突出重圍,獲取新生。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心境的低潮期,在那個時期里,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想,只想放縱自我。不顧所有的要求、規則、信念單純的活著。
可是那有多難,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無法預計,于是我們不得不整理心情甚至沒有時間整理就登上了路程。
有很多時候不是你推著‘事’走,而是‘事’推著你走。
思考并不是意味著要進入一個名為消極的洞穴。
思考的意義在于能更清楚的發現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與別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然后去做一些有意義的調整。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在想一個問題,“不知道以后我還會不會有這樣的心情靜靜思考這些問題”。
一次又一次,我控制不住自己,每當空閑又是一個人的時候,我就會掉入思想的漩渦。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出來得很快,越來越快。
這都得益于文字,我想著想著就想寫,雖然很多東西我不能說出來,但是這樣的大概,這樣的表達已經足夠讓我理清思路,重整旗鼓了。文字之于我最大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了。
上周去做一個心理學實驗,主試問我十年癱瘓和立即死亡,中途不能改變必須持續。問我選哪個。我說我選死亡。
她說“如果你的大腦還能思考呢”?
我問“我的手指能動嗎?比如說寫字。”
她說:“不能。”
我說:“我選死亡。”
她問:“兩年完全健康的生活和十年不間斷的大災小病生活,你選哪個?”
我說:“選十年”
主試:“如果換成五年的健康生活呢?”
我說:“選十年”
主試:“換成八年呢?”
我是:“選八年”
主試:“那也就是說你愿意犧牲兩年的生命去換取八年完全健康的生活?”
我是:“也不能這么說,過什么樣的日子不由我決定,人這輩子注定要經歷大災小難,不能過也要過。”
主試:“我是說比如這樣的選擇出現在你面前,你必須二選一決定你怎么活、活多久。你怎么選”
我……
我最后沒把實驗做完,勞動報酬也沒有領。因為我做不了這樣的選擇,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給自己賦予的使命不同,做出的決定也不同。
今天我在庭院里又想起她的問題,已經不像上周那么介意。如果她想知道,我告訴她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