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趣配音,想必只要是喜歡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的同學,即使沒有使用過,也多多少少都應該聽說過這款APP吧。
這款針對英語口語學習的APP,可謂是近兩年來年教育類APP的一匹黑馬。2014年10月正式上線,不到兩年時間,安卓版本下載量已接近1000萬,并進入App Store教育類軟件綜合排名前十,還獲得了獲百度金熊掌推薦獎,被各大應用商店等推薦為優質精品應用。
今天就通過趣配音最近舉辦的一次“趣配音全國爭霸賽”活動來談談一個活動運營的整體思路。
首先,先看這個活動的“大賽簡介”和“比賽規則”。
在分析之前,先來理理什么是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是什么。一般,活動運營是指:通過開展獨立活動、聯合活動,拉動某一個或多個指標的短期提升,同時也可以為產品探路,很多產品的功能可以從活動中總結和提煉。
那在這里,這個活動到底是想提高什么指標呢?為什么要提高這個或這幾個指標呢?這個活動中的哪些設置和環節可以提高這個或這些指標?
好,帶著這三個問題,再回來看這個“全國爭霸賽”的比賽規則。
實際上,第一個規則可以和第三個規則合在一起分析,大致就是說:分為兩個組進行評比,共需要進行三輪評比,以及每個環節相應可以晉級的人數和最終可以獲獎的人數。
首先是要分組,那為什么要分組呢?
就比賽本身而講:當然少兒和成人水平還是有所差異,提高比賽公平度,這無可厚非。但我猜測還有第二個原因:通過這次的活動,也可以相應的了解到什么類型的題材最深兒童的歡迎?什么類型的題材更受成年人的青睞?從而可以提高今后內容運營的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年齡人群,推送不同的內容。
其次,為什么要設置三輪評比,為什么不是兩輪或者四輪?
為什么不是兩輪?
因為如果設置兩輪,一是篩選次數過少,不能盡可能的體現出水平的差異,二是如果只設置兩輪的話,那涉及人數又過少(涉及人數包括:點贊+打賞+分享),不足以在短期內大幅度的提高指標(什么指標,后面說到)。那為什么又不是四輪呢?可能有這么幾個因素:1相對跨度過大,導致參與者熱情下降,并且會產生厭煩心理可能到后期,參與者與涉及人數都會大量流失。2對運營本身來說也會增加難度,活動周期太長且步驟繁多,所消耗時間和精力也較多,運營難度加大。所以綜合考慮,三次應為最佳。
那再看第二個規則:每輪比賽的選手以及作品將展示與各個比賽秀場,以點贊數25%,打賞數50%,分享數25%的比例計入其熱度。
點贊和分享就很常見也很容易理解了:因為我們知道,趣配音上線兩年不到,下載量已到達? ,目前正處于增長的爆發期階段,而爆發期的目標很明確:在產品快速迭代、加強核心功能的基礎上,就是拉來更多的用戶。想要點贊量,除了趣配音里其他用戶的點贊,更多時候,是參賽者自己分享給身邊的同事朋友,從而可以短期內帶來大量新用戶,而點贊本身就是一種激勵行為,增加用戶間的互動,提高活躍度和留存率。
其實這個比賽真正的重頭戲是打賞,而且比例設置最高,50%。
為什么會這么設置?
是為了培養用戶在趣配音上的支付習慣,讓用戶意識到,在趣配音上也是也是可以進行支付的,而趣配音里什么東西需要支付呢?
“老師”功能。
那為什么添加這么一個功能呢?
這是對產品核心功能的一個重大調整,這樣做一定也是有它的原因的。
一:兩個功能(即“配音”和“老師”)形成互補。趣配音主要是通過臨摹視頻中的英語,來練習自己的發音、語調、表達等,這些都是屬于輸入的環節,但學習語言光有輸入是不行的,還得有輸出,而“老師”剛好是通過與外國人聊天來進行語言的輸出的,這兩個環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口語練習模式。輸入——輸出,當輸出到一定時間會意識到自己的輸入已無法支撐大量的輸出時,再返回去繼續輸入,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二:其實這兩個功能目標人群非常相似:都十分喜歡口語或者十分想提高口語,并且愿意為之付出努力,但“老師”的目標人群是需要有一定的付費意愿和有線上付費學習的習慣的,而趣配音的目標人群卻不一定都完全都具有良好的付費習慣和付費意愿。所以這也是這次這個活動的真正意圖所在:培養用戶在趣配音上的支付習慣和支付意愿,并且遴選出”老師”功能的潛在粉絲級用戶(即有支較強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以及較好的線上付費學習的制度習慣,且付費頻次高),以便活動完成后,通過分析這些用戶的相關數據,接下來更有針對性的做用戶運營。
以上只是個人分析推測,如有不同意見和觀點,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