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觀雨》
一
2012年9月,利用大學就寢前的時間,我又將《華胥引》翻出來讀了一遍,宋凝和沈岸、鶯哥和容潯的故事還是能使我感動,那會兒總喜歡在睡前翻上幾頁書,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歌,伴著故事和音樂入眠。以至于入伍前,高中和大學買的書已溢出書架,不得不在衣柜的抽屜里擠占位置。
2019年9月,退出現役的我在成都購置了新家,因為曾經的舊書都置放在老家的緣故,搬到成都后,我重新開始買書,沒有計劃的,偶爾會買上幾本,看完便隨意放在窗臺。3年時間過去,上周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轉頭一撇,窗臺上的書又堆砌了起來,春日的陽光透過窗簾在書腰映射著斑駁的光影,令人十分恍惚,時光匆匆而逝,轉眼又是一年春夏,再抬眼望向窗外——依然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年少時,每當春季來臨,我都會騎著單車,去山道邊踏青,老家的小鎮緊鄰著龍門山脈,有一條很長的沿山公路,我喜歡從很高的陡坡飛速騎下,周圍的油菜花海在我身旁飛逝,白色的蝴蝶在花間起舞,春風拂面,花香陣陣,那一刻,我感到很快樂,一種簡單、質樸的快樂。
2016年3月,服役期間第一次休假又是在一個春天,父親開著車載著我去山邊踏青,我搖下車窗,嗅著久違的故土氣息,陽光溫柔的灑在臉上,山林青翠,白色的梨花、粉色的櫻花迎風招展,我卸下了部隊的緊張忙碌,感觸著青帝賜予萬物的生機勃發,輝映著我們的青春時代。身處那個時代的人們肆意迸發,自由自在,寫著華麗卻毫無意義的文字,畫著春風浮動的裙擺和眉間淺笑,奔赴下一場山海。
這些種種,會讓我感覺對春天有一種執念。
然而,我說也不清楚,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這一切的感觸越來越弱,我們沉浸在日復一日的工作,柴米油鹽的家庭瑣碎,好像忙忙碌碌什么也沒做,一天就過去了。
轉念一想,我已經很久沒有再去山邊看花了。
二
前段時間和朋友吃飯,我突然問他:“成都生活壓力這么大,你有沒有想過回老家發展。”
他笑了一下:“怎么回去,在成都也十幾年了,回去又做些什么,過慣了大城市的生活,還能安心待在小縣城嗎,更何況還讓老家人看笑話,我就是爛在成都,也不可能回去。”
說到這,他好像又打開了話題:“說真的,這些年見過的大老板、大人物也有很多,有時候和這些人聊天,就會想,他們是怎么就能成功的,有些成功的人也并不聰明,憑什么我比他出色,我卻不行。”
“其實我有些遺憾,以前有些機會沒有把握住,曾經有個大學舍友說一起投資做直播,每人出10萬,年底分紅,當時我剛畢業沒多久,沒多少積蓄,也對直播行業不了解,沒敢下定決心,現在人家車房已經自由了。后來有個人說一起做漢服,我覺得這些破衣爛衫能有什么賺頭,結果漢服突然就爆火起來,而出廠一套材料最多一兩百塊錢,到終端要賣上千。還認識個人一年時間什么也不干,就把戶口弄到天府新區,把名下房產全清零,把順位搞上去去搖號,搖中一個好盤轉手50萬,你說這些錢好掙嗎,太好掙了,但是你知道嗎?你不知道。”
他又說他以前在某大廠19:00點下班,加班到22:00點,3個小時,一天多30塊錢。現在的公司18:00點下班,加班到20:00點,2個小時,多20塊錢,他以前為了一個月多900塊錢,每天都23:00回家,現在卻怎么也不愿去掙這點利益。后面他頓了一下:“卷不動了。”“一方面隨著閱歷的增長接觸的有錢人越來越多,看著朋友之間慢慢拉開的差距,一方面隨著資源的飽和,慢慢接受自己窮極一生,都只能是普通人的事實,心中難免想會——憑什么,不甘心。”
憑什么,不甘心。
三
四川的省會之城成都,這座集全省的資源打造的新一線城市。有人說,成都的發展制約了四川其余所有城市的發展,排名第二的綿陽GDP甚至只能趕上成都零頭,可是如果成都不這樣做,很多川內的畢業生只能去到外省尋求機會,這本來就是發展的雙刃劍。
軍改后我回到成都定居,發現以前很多同學、朋友都在畢業后留在成都工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一切看似自然而然的軌跡背后,真的是我們自己在抉擇嗎?有很多時候,我都感到背后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推動著我們在做這樣的選擇,是發展和改革的宏觀字眼,是大國大城前行的滾滾洪流。你沒有在做什么選擇,你只是被時代推著在走。
離開故土,來到大城市,在面對更多的機會的同時,也將承受更大的焦慮,以前的視界沒有人告訴你除了能力,人脈和圈子更為重要,也沒有人告訴你的原生家庭,無論你成年后怎么擺脫,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你一生的上限。活著新時代下的一輩人,充滿了憧憬和希望,但是也充滿了不甘和憤懣。網上有段子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朝官是生出來的,省官是跟出來的,縣市官是送出來的,鄉鎮官是喝出來的。”
資源的飽和加上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很清楚的感受到,看到這一切,可我們無能為力,也讓現在的年輕人有越來越多的戾氣,你會發覺,越來越難沉心靜氣去看完一本書,信息爆炸的時代,連刷視頻都只想看幾分鐘的陳翔六點半,電視劇只想看12集的短劇,而且要倍速播放,要是有電視劇解讀更好,直接看解讀。
在單位做新聞宣傳,領導也講:“少些點字,多配點圖片、視頻,字多了沒人想看。”
四
開年復工沒多久,朋友在微信群里發了一張照片,曬著他以前讀過的書,厚厚的一摞書籍,錯落的擺放,他說很懷念以前看這些書時候的快樂。我能感同身受,以前沒有網購,要買到一本心儀的書并不容易,我們每周放假都會去書店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新書印刷,幻想著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和家鄉的村落有什么相似之處,沉溺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多天都回不來神,你說,這些文字又有什么意義?
當然沒什么意義。就和生活本身一樣也沒有什么意義。
因為這些理解,也更讓我很能讀懂為什么今年統計局公布2021年的人口凈增長數只有48萬時,網絡上會有那么多的嘲諷之聲,一個14億人口大國,凈增長人口只有48萬。“穩中向好。”,“人口高速發展已變為高質量發展。”后面配個狗頭的表情。
大家都太累了吧。當醒悟自己窮極一生,只能是普通人這個事實后,很難讓下一代再重復一遍。
這一盤棋總歸大家一起在下,誰又能置身事外,以前我覺得軍隊很穩定,2015年,習總書記面向世界宣告:“中國軍隊將裁剪員額50萬。”拉開了跨軍地改革的大幕,我們每個人成為這場改革的親歷者。2月24日,我趴在辦公桌上睡了一個午覺,俄烏戰爭已經打響了,黃金石油價格瞬間暴漲,美國的輿論戰給中國好好上了一課。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之外,只有躬身入局。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人這一生,很多事我們沒法控制,自己的出身,自己的智商,一路走來的貴人相助,我也會時常羨慕別人的劇本,但沒有辦法,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把自己的既定劇本給演好,如果生活給你的是苦難,那對不起,這就是你的劇本。
有段時間,我因為這個問題感到迷茫、痛苦。今天,我讀到一段話讓我清醒的話:“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生活看似馬上就要開始了,真正的生活,但是總有一些障礙阻擋著,有些事得先解決,有些工作還有待完成,時間貌似夠用,還有一筆債務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會開始,最后我終于明白——這些障礙,正是我的生活。”
嘗試和自己和解,接納不完美的生活,回首當下,時光依然不停往前,身邊的人依然來來往往,故鄉的櫻花依然如期盛放,滾滾紅塵,鶯飛草長,陽光明媚,春風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