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ffordance 這個詞在很多地方被翻譯成可供性,能供性或者維基上的承擔特質。因為它其實不是一個很容易明確定義的一個概念,比較抽象,所以我傾向還是用英文affordance這個詞。對它的定義我目前的認知和感受是它是一種關系或者一種鏈接,物體本身的物理屬性跟生物以及環境之間的某種對應關系。
2:被安利這個概念之后,我去查了一些資料,這么說,除了Affordance這個詞本身,對它這種物質跟生物還有環境的對應關系的理解在設計這個領域一直都有涉及的。我回想了一下,我對這種關系的認知來自三個設計師,原研哉,安藤忠雄和深澤直人。(才發現三位都是大日本恨牛逼的設計師)
3: Affordance從建筑設計這個層面來理解,主要是自然環境,建筑和人之間的對應關系,平衡和處理建筑與自然的關系也是建筑師的必修課。我想起安藤忠雄的"六甲集合住宅"系列設計,還有香港王維仁老師的“都市合院主義”,還有萬麗,一個女建筑師帶著農民在災后蓋土房子,這個項目還在聯合國得獎。這三個項目的共性是公共空間是集合式住宅性質,它不僅是人跟人,人跟自然的協調,更是建筑人文在時間維度上的連接。 ?Affordance這種自然建筑跟人的關系,很像中國的風水,極致的例子是古代帝王的陵墓,陵墓地址的選擇,陵園建筑的布局設計,陵墓跟周圍環境的關系,山川河流,風水流轉,都是在研究人跟自然還有建筑之間的連接。
4:原研哉和深澤直人都跟MUJI有關系,一個是藝術總監,一個是產品設計師。在產品設計這個來說,Affordance在產品設計上可以理解為產品本身實際的特性跟產品使用者能察覺到的提示性的特質,強調的是產品跟使用者的關系,達到的使用的效果和產品的提示性跟使用者使用當下所處的環境或者使用的意圖而定。 ?也就是說,好的設計產品會直接從視覺甚至直覺本能層面告訴使用者它的作用,看到拿起來就會用,用深澤直人的話來說就是 without thought ,產品本身的物理特性就直接提示使用者。雖然設計是有意識的過程,但是我們期望設計的產品是可以在無意識的動作下使用的。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