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始終相信,只要行動就能提高成功的概率,但是我們往往也忽略了行動道路上的布滿荊棘坎坷,有些來自外部,有些來自自己。《做,就對了:斯坦福大學未公開的成功課》分享了3個內容以幫助我們掃清這些障礙,加速成功。
過多的關鍵信息會抑制行動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逛街,1個小時內就能買到合適衣服和鞋子,但是在淘寶上逛了2個小時后說還是不買了。大部分商場都是集購物,娛樂和美食一體的,所以服裝店數量并不多,但是在淘寶上只要我們不斷點擊界面就會出現各種小店,當我們面前的選擇多了起來,我們往往難以做決定,無法決定的時候就會放棄。
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不妨適當雖小范圍,防止挑花眼后什么也做不成,導致行動無疾而終。
發現水的并不是魚
有一天,我們全家人出動組裝一個床,但是人多螺絲刀卻只有兩個,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家里沒有其他的工具了,我們站在一旁只能干著急。后來朋友就出門了,回來的時候帶了一塊磚頭,她說沒有螺絲刀我們也可以用磚頭把釘子釘進去。如果我們只是盯著螺絲刀這件事,恐怕我們2個小時也完不成組裝。
我們是不是常常有這樣的經歷:總是專注于問題本身反而找不到解決方案,轉換思維或者跳出環境會讓我們得到啟發并解決問題比如做著其他事情的時候某件事情就突然想明白了或者解決方案就有了。所以拓展體驗邊界,從不從的角度認識問題。當我們困在這個圈子里的時候,不妨走出來看看其他的事物,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最小成本實驗法
我的叔叔喜歡做生意,但是總是失敗。令我記憶猶新的是8歲的那年,叔叔聽人說今年夏天特別熱,而且建筑工人特別多。啤酒會非常暢銷,于是他在夏天來臨前運了一大卡車啤酒,那是我第一次見那么大的卡車進入我們村子里。剛開始的時候叔叔信心滿滿,等待著大把的鈔票收入囊中,但是夏天一天天過去,秋天來了,冬天來了,一捆一捆的啤酒散落在院子里。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來臨,由于沒有儲存好,有的商標沒了,有的瓶子碎了,還有的酒里長滿了蟲子。叔叔這次嘗試失敗了,欠了許多債務,從此以后他的生活也是一落千丈。
我們的設想往往是很好的,但是能不能實現需要我們去驗證,但是像叔叔這樣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證明自己可以成功的代價太大了。當有一個設想后,不要急著鋪大盤子,等著我們設想被驗證之后在付出進一步行動。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以最小的成本試錯才是提高成功效率的不二法門。比如想開一個糕點房,可以先在網上試賣自己的甜品,不僅可以獲得消費者反饋,還能節約成本。如果口碑比較好,銷量較高,成功經營糕點房的幾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