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單位有兩個辦公地點,機關在南門,辦業務在西門。這天,一把手來到西門,召開業務工作會議。大概會議開了有一二十分鐘,他才珊珊而來,敲了敲門,進到了會議室。可以相見,會議流程被打斷,從人們雙眼里射出的調侃的目光一下聚焦到了他的身上,令他渾身不自在。
見此, 領導也沒說讓他坐,有些氣急,語句有些緊,連續用了三個你問:
“你、你、你上的是啥班?”。
隨著領導的問話,大家的那雙眼齊唰唰地瞅著他,看他怎么回答。有為他擔心的,也有善意的在心里取笑的。他也顧不上揣測同事們心里的想法,只是明白領導其實不是問上的啥班,而是讓他講遲到的原因。處在這樣尷尬的境地,很是無奈,他強做精神的用雙眼直勾勾的盯著領導,一本正經的裝著嚴肅的樣子回答道:
“上白班。”
聽到這聲回答,再看著他一臉的嚴肅,仿佛在答復重大事項辦理的樣子,特別的鄭重其事,開會的好多人“噗嗤”笑了起來,就像吃飯突然被啥東西卡住,突然噴了出來的樣子。個別的沒忍住,“噗嗤”過后放大了聲笑起,一向嚴肅的領導,在那一刻也沒忍住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隨說:
“坐下吧。”
事情過后,大家聊起這件事,都在慶幸他的機智讓他躲過了領導的批評,實在不容易。
按常理,一般的領導,大致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靠權謀掌控大局,一種是靠個人魅力管理團隊,還有一種靠以身作則帶領大家。而這位領導恰恰屬于最后一種。
在領導上下班都坐車的年代,從大山深處走來的這位領導,卻獨獨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記得當時沒有人喜歡和他出差,走到哪里都是一碗面,不肯吃請,不愿占公家的便宜
。就連爐子燒完以后的煤灰,每天早上他都要去看一看,倘若沒燒干凈,留下了殘余的黑煤渣,一定要找當事人批評幾句。
他對紀律要求很嚴,以身作則的硬氣讓他見誰說話都不留情面,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許多人都怕他。那時有一個他的副手,中午帶幾個人劃線 ,過了飯點,自作主張的請大家吃了頓包子,花了十來元錢,請他報銷。一般的,這種加班情況很普遍,又沒有加班費,單位報銷這點錢也屬正常。可他認為都發有工資,憑啥要單位報銷飯錢,硬是沒給報。你想,遇到遲到的情況,在他那里能輕易放過?像這種輕松了之的情況在他哪里是少之又少,幾乎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