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一點關于生涯的知識,想來討論一點內(nèi)容。
有的人只是片面的把“生涯”跟“職業(yè)”聯(lián)系起來,實際上職業(yè)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那些重大一點的選擇,諸如選大學,選城市,選職業(yè),選伴侶,……以及再過些年的為孩子的考慮。實際上都可以算作是生涯的選擇。
而那些平常一些、微小一點的選擇,例如是否加入、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學生組織,例如是否前往、選擇一個什么類型的活動,要不要拿錢做一些學習上的投資,而不是簡單的消費?……諸如此類亦可以算在內(nèi)。
因為它們至少伴隨兩個問題:
1.我可以做什么——能力
2.我想做什么——期待
如果再多一個,就是:
3.我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去參與這一切?——內(nèi)心的能量與聲音
而這第3個問題,也是容易被忽視的,放到《生涯四度》的理論里,叫做“生涯溫度”。生涯溫度是我最近常常思考的一項。
因此在目前自己的各種選擇里,你感到快樂/幸福嗎?
一、
前兩天有一位老哥,入職后正式工作第一天,加班到晚上九點,心態(tài)爆炸,想離職了。然后下樓走了幾圈,半夜零點二十回來睡覺。然而第二天他還是去跑了離職,并沒有繼續(xù)嘗試在這里做。
撤退之前,跟我多嘮了幾句自己的感觸,說自己只是考慮過,能力如何,我哪里比別人強,但就是沒有仔細想過自己究竟是不是適合、真的想干這個。
我作為聽者,也只能無奈的說說,那就回家調(diào)整調(diào)整再尋思吧。
我印象中,刺猬的公眾號里有過各種類似:工作了兩個月,我辭職回去考了研……讀研兩個月,我滾去找工作了……
更多的時候,錯路是可以盡量避免的。
二、
再前兩天,跟人討論到一個話題,關于有些男性在相親中過度物化女性,以及部分女性在這個過程里也物化自己,這個污濁的現(xiàn)象。
給我看了一個人關于相親的方法論,瞅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不管他在里面描述的再多么“科學”,我只關注到一點:這個人對于所有來自內(nèi)部的情感需要只字未提。
大開眼界,原來有些人想過二人生活竟然連“湊合過日子”的程度都達不到,完全做成了“交易”——花錢“買”個在視野范圍內(nèi)最具“優(yōu)勢”的人,整一個后代……若是某天對方內(nèi)心發(fā)現(xiàn),扔下家庭自己跑路了,可就好玩了:世上又多了一枚原生家庭殘缺的孩子,而這個傷害是他負不過來責任的。
想要出來混,先想好怎么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想,這種搭配也是“好”的,因為沒有內(nèi)心能量的人就該跟內(nèi)心空洞的人生產(chǎn)后代,只有他們成為絕配,那些想要追尋內(nèi)心的人才不會受到更多干擾。
三、
在稍微學習過一點,又有所思考之后,我自己總結了“生涯三大問”:自己是誰?自己想成為誰?自己在關注誰?
你的生命有10000種可能,你要塑造的那些可能,就在這幾個靈魂拷問里。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還是做一個丟失內(nèi)心的人,還是被一切外物遮蔽了的人,也是生涯的選擇。
最后引用這句話:未經(jīng)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