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與技術思維?
需求變更評審會,產品經理主持,參與人員設計師 測試人員 工程師。各自站在自己的崗位上思考問題,測試人員要思考測試邏輯,技術人員就得改數據接口,一旦改動 技術工作量最大。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所持的立場是有差異的,溝通沒達到目的,因為我們的背景有很大差異。
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并不是需要寫代碼,而是掌握技術思維,產品思維與技術思維的不同是什么呢?
產品思維下的特點和關鍵詞,由低階到高階,從用戶價值到業務閉環。產品是業務中的一環,如何實現業務閉環。產品經理心理要有用戶 商業 盈利 業務。
技術思維從技術選型 技術價值 開發成本 技術架構確定。圍繞著需求 設計 功能三點開展。
產品思維從用戶價值出發,滿足商業價值和業務目標的同時需求路徑滿足用戶需求。
技術思維從功能和工程實現出發,在滿足產品需求的同時尋求可復用的技術架構和低開發成本。以上是兩種思維的簡單定義,產品思維更多代表的是人,技術思維更多代表的是機器和邏輯。
從抽象到具體,戰略層 范圍層 結構層 框架層 表現層。做什么,滿足哪一類需求,信息架構業務邏輯怎么設計,功能交互,視覺設計。從結構層 框架層 表現層,技術思維介入。在這些層把工程師拉進來也是學習技術的好機會,在提出需求的時候想想技術邊界在哪,產品經理要具備產品思維和技術思維的,產品思維先行,技術思維必備。一個好的產品從用戶出發,確保用戶體驗,做法是滿足技術邊界。需要了解技術到什么程度呢?能理解 能溝通 能實施。對技術的了解程度,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把握理解層面的東西。
在結構層介入技術,是學習技術的好階段,比喻理解層面的溝通,閱讀技術規格文檔。技術是實現產品構思的工具,不要把技術實現當成攔路虎,不要成為心理障礙。技術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強調遍歷和窮舉。程序即數據結構?算法。
兩類存在天然的張力,引導工程師轉移或則解決。作為溝通組織者而不是命令或者質疑對方,明確問題,協同參與方聚焦解決方案并達成一致。多用我們,一起,你覺得呢這樣的字眼。
如何突破技術局限呢?懂技術不如懂產品,技術把握的是理性,產品把握的是人性。一個跟溝通好的產品,不是多懂技術,而是比技術更懂人性更會溝通。
產品經理經常遇到自己挖的坑,如何預防挖坑和被挖?
從技術角度考慮產品設計的原則:功能兼容性,數據兼容性,功能及數據流程閉環。比如新增的視頻通話版本與老版本的兼容,時間格式12時到24小時制的變化,頭像更新后如何整體刷新的策略設計。
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細節還有很多。正式上線前新老版本交叉測試,確保功能和數據的兼容性。產品后臺配置文件是否已更新到最新狀態。
對問題知其然,處理起來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