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捐卵”到底對不對?
原創2016-11-21萌小寶努力奮斗去生活
哈嘍!
萌寶等你好久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關于“對和錯”的故事~
昨天萌寶發了一篇關于“捐卵”的文章到朋友圈,呼吁同學們奉獻愛心。
結果剛把文章發到朋友圈不到3秒鐘,就有一個微信好友留言:
“捐卵是會要人命的!不要發這種信息!”
這位同學的評論讓我有點郁悶。其實,我發送“捐卵”這個消息是花了很長時間思考才做決定的。
我認為,雖然人們對“捐卵”這件事情看法很有爭議,但是評價這件事情“是對是錯”,全看你的“倫理觀”。
首先給大家出一道選擇題:
假設你看到一輛剎車壞了的有軌電車,即將撞上前方軌道上的五個人,而旁邊的備用軌道上只有一個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個人會被撞死。
你手邊有一個按鈕,按下按鈕,車會駛入備用軌道,只撞死一個人。
你是否應該犧牲這一個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個人?
。。。
。。
。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是”。
電車問題可以說是這一道德困境的經典問題,犧牲一個人去拯救五個人是“功利主義”所提倡的舉動,而拒絕犧牲一個人去拯救五個人則是“義務主義”一直追求的。
兩種倫理觀:
1)功利主義,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為了集體的幸福的增加,是允許而且提倡犧牲個人的幸福乃至生命的
2)義務主義,無論傷害個體能夠給集體帶來多少好處和幸福,我們都不能去采用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行為方式
應用到“捐卵”這個情景:
捐卵志愿者的潛在風險:
1)“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癥”。
幾率非常小,通常只有1%-3%的幾率。而且這種癥狀是可以預防的,醫生會通過卵巢超聲波以及荷爾蒙血檢測以防止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癥。
2)取卵手術過程造成的感染。
同樣也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在“捐卵合法化”的美國,捐卵的所有過程是必須符合衛生標準的。
社會的效益:
1)在美國大概有6百7千萬的夫妻有生育障礙,他們需要借用第三方的卵子培育試管嬰兒。
2)每一顆卵子最起碼可以幫助到三個家庭: 得到卵子的家庭和這些家庭的父母。
3)美國醫學協會雜志(JAMA)發表的最新報告說,從2000年到2010年,捐出卵子已經幫助到了1.83萬人。
結合那位微信好友的留言,
她的倫理觀更加傾向于“義務主義”,不管一件事情可以對集體帶來多少好處和幸福,只要對一個個體有所傷害,我們都不可以去做。
但是我們可以想一想:
如果“捐卵”不應該存在的話,那么數以百萬計的不孕不育者是沒有辦法有小孩的,他們的家庭會一直處于沒有孩子的痛苦中,并且沒有任何解決的方法;
同時,因為捐卵技術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1.83萬生命,也本不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捐卵有風險,所以所有人都不應該捐卵。
同時,那位微信好友過度夸大了“捐卵”的風險。
如果她可以做一些調查的話就會發現:雖然在中國也有所謂的捐卵,但卻和美國捐卵完全不同。
在中國,捐卵是被禁止的,是不合法的行為。
但是仍然有很多不合法的黑中介,在沒有資質的小診所進行手術,對捐贈和受贈方存在很大的醫療事故和經濟風險。
然而,捐卵在美國加州是一種合法行為。
全過程都需要雙方簽署法律合同,由律師保障合同的準確性、合法性。
手術操作也是被法律規范的,大大降低了安全隱患。
再加上美國捐卵保險已經有50年的歷史,雙方權益得到最大保障。
當一件事情“合法化”,它就會被“規范化”,從而大大降低安全隱患。
試想一下,當一個偷偷摸摸的機構違法銷售某件東西時,因為沒有政府的管控,生產過程自然沒有一個準則。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會盡可能降低“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從而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但是對于一個合法機構而言,它必須按照政府的管控來做事,所有的流程都必須要達到標準,從而大大降低了安全隱患。
so, 捐卵這件事情到底是對是錯?
我沒有辦法回答,
對與錯的判斷全憑個人的倫理觀。
但不要忘了,社會的進步總是有代價的:
飛機的出現,一方面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另一方面一旦飛機出事,后果慘重。
汽車的出現,一方面縮短了我們的出行時間;另一方面尾氣排放,造成了環境污染。
捐卵也是一樣,一方面它造福了數百萬家庭,給世界帶來了數以萬計的新生兒;另一方面所有手術都是對身體有損耗的,捐卵也不例外。
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完)
(覺得不錯,記得轉發到朋友圈)
萌寶
2016赴美留學在UCSD
寫留學的,奮斗的,有趣的文字
我很多夢想
正在努力的為之奮斗著
這是第139天
愿你是陪我走到最后的見證人
長按下圖
選擇“識別二維碼”
把我的故事,一飲而盡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