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來讀《梁啟超家書》,感觸頗深。這本書上接《曾國藩家書》,下啟《傅雷家書》,是傳統家教與現代家教結合的典范。
? ? ? ?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現在中國人很忙,尤其中國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著賺錢,賺錢為了什么?為了孩子。當忙碌的父母以忙碌為借口把孩子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推給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產生問題并堆積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來時,忙碌的父母才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想要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時發現為時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樹木能做到“樹大自直”的,已經彎曲的樹不是花錢就能正過來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經缺席了很久,總說自己忙的爸爸們,不妨看看梁啟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掙錢養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嗎?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應該是美國總統,可奧巴馬也陪孩子吃飯遛狗,管孩子學習起居。所以說,時間不是問題,觀念才是問題。
? ? ? ? ?之前對于梁啟超的認識和了解僅僅限于近代的變法革新運動“公車上書”,在講授這課時也僅僅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關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變后,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梁啟超之后開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對這個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個政治標簽,看了這本書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憂國憂民,勤奮著書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從自己的社會際遇和閱歷出發,以獨特的教育方法將自己的學識和感悟潤澤在兒女上,使九個子女各有所成,堪稱中國家庭教育的開楷模。
? ? ? ? ? 在9個成年的子女個個成才,其中三人當選院士。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長子思成,著名建筑學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次女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四子思達,著名經濟學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后參加革命;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 ? ? ? 這本書中的家書也是節選的一部分,在這些給他孩子的書信中,我看見的是一位對兒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藹的父親,雖然一年到頭天南地北的跑,跟兒女相處時間不長,任教、演講、著書立說,忙碌異常,但是他從未因為忙碌而放棄對兒女的教育。他不僅僅在金錢方面給孩子以支持,更關注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不僅注重學習,更注重孩子們修身和養性。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他沒有打擊施壓,而是細心開導。如次女思莊初到加拿大留學時,英文有些困難,一次考試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為此極不痛快。梁啟超得知后寫信鼓勵說:“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這些書信是一個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關于子女修身、養性、齊家的立世箴言。
? ? ? ? 在政治上,梁啟超或許確實不算成功,但他的謙遜、敏銳、自省、坦誠,卻讓他成了一位與時俱進、勇于認錯、既不假道學、也不老頑固的“無代溝”好爸爸。對子女的個性選擇和發展意愿,梁啟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場,諄諄勸誘,從不讓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斷為圭臬。對每個孩子的特點梁啟超都會用心揣摩、體察,因材施教,對他們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慮和安排,然后,還會反復征求孩子的意見,直到他們滿意為止。如次女思莊留學加拿大著名的麥基爾大學,1927年8月,思莊讀大學已一年,該選具體專業了。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思莊遵從了父親的意愿,但麥基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課講得不好,無法引起思莊的興趣,她十分苦惱,向大哥思成敘說。梁啟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趕緊寫信給思莊。思莊遂改學圖書館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梁思禮提起父親的教育,曾說:“父親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對我的哥哥和姐姐影響較深,他一生精心指導子女,細心進行教育,對孩子沒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勵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方向”。面對職業的選擇,又有幾個父親能做到梁啟超這樣。所以梁思成說:“父親的‘遺傳和教訓’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 ? ? ? 與成績相比,他更關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啟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貶,以鼓勵為主,尤其強調生活的趣味。在《學問之趣味》一文中梁啟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么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他寫信告誡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
? ? ? ? 在指點孩子如何做學問上,梁啟超反復強調學習要“求理解”,不要“強記”,且要勞逸結合,“多游戲運動”,尤其注重心性的養成,“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之可言”。事實上,相對學業,梁啟超更關心孩子們的身體。在梁啟超的父愛里,只有子女,沒有自己。他對孩子的任何幫扶勸導都是以對方的終身幸福為考慮的,正因如此,在他看來,學業成就,遠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 ? ? ? 反觀現在的教育,一味的給孩子們施加壓力,一味的追求高分求成績,孩子的心理訴求不予考慮,修身、養性更是談不上,即使提出來也落不到實處,成為一句空話。拜金的社會充滿了浮躁,喧囂的社會令人無法靜下心來,教育也變的急功近利,分數至上的理念令教育扭曲和異化。
? ? ? ? ?快節奏并非好事,當什么都變成速成的,生活也失去了原味。匆匆來,匆匆去,再回首,我們都留住了什么?忙來忙去,為雞毛蒜皮小事兒忽略了身旁良好的風景,保持不住一副良好的心情,到頭來什么都沒有!學習也好,生活也罷,有時候慢下來,靜下來,一個平淡良好的心境,看花花開,看山山秀,看水水清,才真能品味出個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