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母親的回憶一直是我生命中無法言說之殤,直到我身為人母才深澈的明白母親二字的沉重,才體驗到母親生命中的任勞任怨、含辛茹苦,堅韌與努力中飽含了多少淚水與苦痛,皴裂的雙手經歷了多少汗水的洗滌和浸泡。
? ? ? ? ? ? ? ? ? ? ? ? ?童年母愛思念成殤
童年時寄送與農村外婆家,直到快要十二歲的時候才被母親帶回身邊生活,殊不知又是生命另一段擔驚受怕、恐懼的開始。
彼時因著父母不在身邊,多受村里孩童欺辱和嘲諷。每當難過、痛哭時都在心里默喊媽媽,期盼她能將我帶走,好遠離這種無依無靠的生活,直到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成為習慣,怨恨的種子在心中滋生,對母愛的期盼也就不再心存希冀。
依稀記得那個時候村里的大人逗我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敏敏你媽回來了。然后我就滿懷欣喜,著急的跑回家去,尋遍外婆家的每個房間探尋母親的蹤影。其實兒時外婆家加上廚房總共就三間房子,我遍尋無獲,孩童般的臆想母親會不會藏在某個我看不見的角落里,于是仔細的搜尋著每個我認為可以藏身的黑暗角落,或者猜想母親會不會因為回來沒有看到我而去鄰居家里聊天打招呼,就偷偷摸摸的朝著左鄰右舍敞開的大門,悄悄地瞭望,又或者母親回來了看天色還早有可能下地幫外婆干會兒農活。于是找啊,尋啊,想啊,直到天黑含著眼淚,失望而睡。
童年的時候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我想跟你走。可是每次母親歸家,直到目送她離去,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甚至連媽媽這兩個字也無法流暢的喊出。她來了,我總是遠遠的看著這個名為母親的女人,內心充滿了疏離而又熱切呼喚。那時就連外婆都對母親說:你怎么生了一個白眼狼樣的女兒呢?連媽都不叫一聲。殊不知媽媽這兩個字在我的內心猶如沸騰的開水,翻滾來翻滾去,沸騰的都快要燒干了。她走時,我總是躲在黑暗的房間角落里,淚水濕透了整個衣襟,無聲的喊著媽媽、媽媽、媽媽……整個心都跟隨她走遠了。然后還要等到外婆和舅舅她們送完母親回來,迅速的擦干眼淚。要么就是一個人躲藏至野外的麥地任憑眼淚肆無忌憚的橫流。
童年就在我對母親長長的思念與漫漫的怨恨中度過。終于到了快要十二歲的時候,母親將我帶離了外婆家,與父親和妹妹生活在一起。
? ? ? ? ? ? ? ? ? ? ? ?青春母愛擔憂之殤
童年的生活形成了我孤僻內向、沉默寡言、膽小怯懦的性格。父親的暴戾,母親的隱忍,讓我似乎懂得了母親為何將我安放在外婆家生活。也許她的能力只能照顧好自己的一個孩子。
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后,童年幻想的和父母相親相愛的所有畫面,猶如夢幻泡影化為烏有。父親的暴戾隨時都會電閃雷鳴,驚嚇的我心神不安。家里隔三差五就會硝煙彌漫,讓我膽戰心驚的日夜不得安睡。時常在夜半被父親的打罵聲,母親隱忍而又低沉的哭泣聲驚嚇而醒,傻呆呆的陪伴著母親無助的哭泣,卻又無能為力。本就不出色的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因為一大半的心思都用在了擔心父母關系的和諧上。
時常放學歸來聽到家里父母的打罵,無助而又彷徨的我害怕的不敢歸家,坐在家的樓下一個人沉默的掉眼淚。想要幫助母親分擔這份痛苦,卻又威懾于父親的暴戾不敢有絲毫的舉動。因為他的暴戾不單單是針對母親,所有的孩子在他心情不好時都會被一并鞭打。坦白的說他此生從來都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合格的父親。
因著混合環境的生長因素,我的性格更加的孤僻、沉默,內心因著自卑、封閉,愈加的沉默無言,與整個世界都產生了背離。
青春就在父親和母親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的日子中度過。我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間長大成人,恨不得自己生成男兒身,好分擔母親所承受的痛苦。這種焦灼的情緒一直伴隨我度過青春,內疚、自責、無助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直到心生逃離之念。終于畢業后我被分配到離家百公里外工作,住宿舍。我不用再承擔對母親的這份無能為力的愧疚之情,我每月把所有的工資交給母親,以彌補我無法身為男兒保護她的羞愧。
? ? ? ? ? ? ? ? ? ? ? ? 青年母愛追憶永殤
不知不覺母親選擇離開我已經七個年頭了。每當聽到身邊的人談論母親如何對自己關懷備至,自己又難以接受這份強迫的母愛時,我都沉默不語,抱以微笑。心里想著無論何時有母親在身邊總是好的啊!在受傷、疲憊、痛苦的盡頭總有個人會把你當孩子撫慰,總會擔心你吃不好、工作太忙、擔憂那個男人對你會不會不夠好。這一切的愛只有身為人婦,身為人母時,才能看到母親的愛是那么的幽靜、綿長,如同一眼無聲的泉水,悉悉索索的流淌著自己全部的生命力。當身為女兒的我亦為人母,經驗到母親那些年的堅強、忍耐、包容和毅力時,我似乎懂得了母親這兩個字的沉重和發自生命的力量。
因著原生家庭的支離破碎,年輕的我在無力承擔責任之重的時候,以為婚姻就是我脫離原生家庭和幫助母親離開這個痛苦漩渦的最好方法。愛的卑微而又怯懦的我從來不敢正視自己也是擁有愛情的權力。在選擇婚姻的時候從來不敢奢望一個人真正的疼愛我、懂得我、理解我、欣賞、尊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這個男人在婚姻里不能如父親那樣對自己的女人施加暴力。殊不知真正的婚姻是并駕齊驅,建立在個人價值觀、思想理念、志同道合的興趣之上的,否則在這段婚姻之路上當一個人沒有成長的完整而獨立的時候,行走的生命將會倍感艱辛、酸澀。
很多個日夜當我在母親選擇離開之后,看著孩子安睡的臉龐時,母親那羸弱卻又堅毅的身影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雖然我們的家庭擁有著一個名義上的父親,為這個家庭焦心費力,無私奉獻一生的卻是我那含辛茹苦的母親。漫長的暗夜里當我難過、痛苦、覺得生活壓抑的快要崩潰時,我無法想象我的母親是怎樣渡過了自己的這一生。她從來都不停歇的為自己的孩子無私奉獻著自己的生命,她總是盡心盡力的對我們每個孩子好,總想彌補我們喪失了的父愛,盡自己的所能為我們幾個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這些體驗只有我身為人母時才完全的體會到了母親生命的艱辛。兒時對母親的怨恨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我想對母親在這份不幸婚姻里的共情。當我有能力贍養我的母親時,我很多次無法忍受母親以淚洗面的生活,央求母親隨我而走,我贍養她,給予她幸福。她始終都是含淚而笑的對我說:女兒啊你不懂,上帝為我揀選了這樣的婚姻,即便是痛苦也要過完一生,我相信你的父親最后終會改變的。我無言以對,心里難受的想到母親是放心不下妹妹弟弟吧!同時也不想給我的生活帶來絲毫的負擔吧。
上帝最終也沒能拯救我的父親,給予母親一段安慰的婚姻生活,母親最后的選擇也沒能換回父親的悔改。在漫長的一生里,她待到每個兒女都獨立成人,最后選擇了大膽的方式離開了我們的身邊,不為自己的兒女增添絲毫的負擔,也許她也是抑郁至深,絕望而去。關于母親所有的一切我們做兒女的都將銘記在心,此生不忘。只是誰也不會刻意提起,在每個祭奠的節日,自己默念于心,母親一路走好,請在天堂里微笑。
縱觀母親的一生,她的善良、勤奮、任勞任怨、堅韌、為家庭無私的奉獻品質也傳承在了我們幾個兒女的生命里。每當我對生活失去耐心,倍感煎熬的時候,我都會想到是怎樣的力量讓母親數十年如一日的渡過了漫長的苦難歲月,在和父親的這段殘酷婚姻里從來不去選擇回頭,即便有路可走,也是縱身一躍離開塵世。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果敢的毅力。最后的那一刻她想到了什么?她可曾后悔自己的選擇。也許她從來都是無怨無悔的。因著母親的身份,她從來不讓自己選擇轉身的路。
母親的善良同時也鑄就了自己生命的悲劇。也許因著父親在那個年代是人人羨慕的國企員工,而自己的原生家庭卻戴著黑五類、地主成分等被人嘲笑的黑帽子。在懷著“迎接新命運”的自卑的生命姿態下,一生都無法突破自己的命運軌跡。也許也因著自己原生家庭承載的自卑、恐懼、害怕等無形的能量,母親即便擁有著迂回自己生命的力量,也不敢輕易選擇信任自己的生命力。
唉。母親你就是激勵我一生都在成長、奮進、蛻變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