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住在縣城郊區,有機會見過一些鳥兒,比如麻雀,燕子,烏鴉,喜鵲,白鷺等等,而最讓人驚悚的是莫過于見到從空中俯沖而下撲向雞群的老鷹,而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叼起一只小雞展翅高飛時,一群孩子還驚叫著:大老鷹,大老鷹。那時候沒有專門觀鳥的意識,也沒有什么觀鳥活動,偶爾見到的鳥兒也不過10來種。近來讀《Hi,我的鳥兒朋友--觀鳥小達人養成記》一書才知道大自然中的鳥兒是那么多,全世界已知有9800余種,中國擁有1300余種以上。而且許多鳥兒是非常華美誘人的。
資深科學教育工作者馬學金先生在書的封底上寫道
沒有哪一種生靈能像鳥兒一樣從內心觸動你祖國,沒有哪一種生靈能像鳥兒一樣從視覺震撼你,作者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用鏡頭捕捉了綠樹叢中鳥兒們的美麗身影,用美麗的筆墨描寫了鳥兒們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心動不如行動,就讓我們一起在書中尋找答案吧。
我正是以尋找答案的心情讀完了洪琳,邢泓靜主編的這本書。
全書介紹了60種鳥類。每一種鳥類的觀鳥手記都是一篇好文章,敘述著一個有趣的鳥兒故事,讀著讀著就很自然的引發出濃濃的觀鳥興趣。
這些小鳥不僅形體美麗,鳴聲悅耳,而且還特別有智慧。請看長尾縫葉鶯,真的能像裁縫那樣用“針”和“線”來縫巢。他們把長喙當縫針,用草葉為線,再用腳爪幫忙縫成的巢像一個傾斜的口袋,被固定在樹枝上,所以他的別名又叫“裁縫鳥”。
斑文鳥會”借勢保安“真是太聰明了。為防喜歡吃鳥蛋的蛇入侵,斑文鳥就把巢建在黃蜂窩的旁邊,蛇害怕黃蜂,蜂窩變成了小斑文鳥最有力的保護神。
書中寫到樹鷚上演的一場戲,真讓人忍不住笑出聲來。一只雄鳥尋回一片鴨的大羽毛,放到自己巢穴里便飛出去了。而雄鳥剛飛走,住在它隔壁的一只雌鳥,就將這片大羽毛銜走,藏到附近一株樹的枝椏上。一會兒雄鳥帶著伴侶飛回來了,卻不見了自己的寶貝,四處尋找,甚至還到鄰居巢里去看也沒找到,最后憤然離去。此時靜候一旁的鄰居雌鳥去將那片大羽毛撿回來裝飾自己的居室。若非認真細心的觀察,如何能探知鳥兒這種秘密?觀鳥者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動。
平時我們也曾在草地或池邊見過鳥兒覓食,只隨便看一眼不太留意。本書中的記述,卻讓我們看到鳥兒覓食的艱辛與技藝,不同的鳥兒還各有自己的妙招。喜食蚯蚓的烏鶇,會根據草地上蚯蚓留下的活動跡象、糞便,用堅硬如鎬的喙掘地找蚯蚓飽餐一頓。斑魚狗覓食時
它們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半空中懸停兩三秒,炯炯有神的眼睛,專注地盯著水面,一旦發現,就會大頭朝下直沖進水里,及時調整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準確麻利地叼起小魚。
而栗葦鳽捕魚則靠“潛伏”一點一點的向前挪動,趁小魚不備,猛地扎向它的目標,無往而不勝,也許是自己善于偷襲,這種鳥兒的警惕性特別高,周圍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攻起背躲進草叢。
洪琳老師和她的女兒邢泓靜同學共同操辦成立“DFX雛鷹觀鳥社”,從2012年成立后,觀鳥人次不斷增加,所觀的鳥類也遠不止書中寫到的60種。11歲的黃正東同學已經親眼見到并辨認出200多種鳥了。12歲的尚若霏同學認識的鳥種也將近上百種。在老師的帶領下,觀鳥社成員不僅善于觀察,也能用文字做很好的描述,邢泓靜同學的觀鳥手記就寫得十分具體生動。
洪琳老師在書的前言中寫道
今天,在自然環境保護日益重要的中國,用親子觀鳥形式開展情感、品格、價值觀的教育顯得更有意義。現代化進程不應該以犧牲大自然為代價。我相信書中質樸的故事將有助于更多的孩子和父母加入到觀鳥行列,在更深層面上去重新認識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洪林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書的附錄部分為想觀鳥的孩子和家長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有極好的可操作性,即使參加不了觀鳥團隊也能參照這些資料去觀鳥。
這本書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是中小學生不可多得的一本圖文并茂的課外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