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的概念現在被很多人知曉,很多人往往都看中了自由,但沒有考慮職業。各行各業都很辛苦,絕對沒有掙得多干得少的工作。我提倡自由職業,如果環境好,為什么不可以呢?
· 不將時間浪費在路上
現在城鎮周邊的人們向城市聚集,而大城市接受了更多的外來職業者,直接的感受就是城市人多了。上下班高峰期大家都能感受到,無論公交地鐵,總是人擠人擠死人。在上下班路途上消耗的不僅僅是精力,更是無價的時間,每天路途耗費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大有人在,而在北京上海這些特大城市,2個小時也是非常常見。
在以前,不少人會在地鐵上看書、聽英文,利用這些時間來充實自己,現在也許還有,但肯定少了很多。移動設備及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在手持設備上可以看到更多信息,但這些信息五花八門,加上社交、金融等App的大量出現,使個人的時間更加碎片化,真正用來充實自己的時間不升反降。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不用再去煩惱交通問題,每天多出的1~2個小時完全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出門跑跑步,去游泳館呆40分鐘,都可以改善身體和心情。我不認為這是不求上進,貪圖安逸,而是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有要求,不愿意犧牲健康和好心情。
· 多陪陪家人,多會會朋友
現在的工作壓力大,年輕人的精神壓力更大。房子、車子、孩子、票子,這些問題纏繞著大部分年輕人。在大城市,不僅僅有賺不完的錢,還有居高不下的房價和夢寐以求的戶口。朝九晚九應該是很多年輕人面對的現實,別說是異地的父母,也許同在一個城市的好友也得一周半月才能見到。年輕時,親情友情淡了,等到事業有成,再找回來也就不容易了。孰輕孰重大家自行衡量吧。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完全可以在家中工作,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三五天約上朋友吃飯喝茶都是可選的。而一個成熟的人,能夠學會協調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這個環境會讓一切都變得更好。
· work anywhere , live anywhere
這兩年在線旅游特別火,年輕人不愿僅僅呆在城市,過著朝九晚九不斷重復的生活,旅行便成了特別好的“發泄”方式。對于自由職業者,這完全不是問題,work anywhere , live anywhere。你可以在大理找一家青旅或者客棧,清晨伴著日出開始寫代碼,一直到日落還在寫代碼。給我一臺Mac,我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心的寫代碼,都是寫代碼,這樣的感覺是不是更好?
· 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企業中,每天想要有一段固定的“屬于自己”的時間并不容易,各種瑣事總會讓工作不斷被打斷,我們嘴上說著鼓勵每個人做喜歡的事,實踐起來卻總是事與愿違,畢竟企業不是福利院,一切要以利益為重。
自由職業者卻可以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姑且不論喜歡的事能將生活質量提高多少,或者能讓自己變得多么有錢,能一心投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總是讓人感到幸福。很幸運,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不差的。
· 壓力總會有,要學會調節
自由職業者也會有壓力,經濟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除去社會保險等尚未完善的體制,自身收入的不穩定也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劍,所以長久以來,社會對于自由職業的概念近乎等同于“不務正業”。對于這些,我只能說不要再以過去的眼光看待現在了,這些所謂“不務正業”的人,不比每天坐在辦公室的白領收入低。
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常年的磨練已經讓自由職業者的心氣很穩定,他們可以很自信的找到下一份賺錢的方法,而不是在壓力面前愁眉苦臉,消極怠工。
· 關于社交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這是自由職業者要面臨的最大問題,人始終是要接觸社會的,如果不進入,總會被拋棄。自己也會遇到這些問題,也許一周內只會見到自己的家人,周末與朋友小聚,從而交際圈就被限定于此。
通過論壇、社交軟件認識一些朋友,但那些并不能為你的生活帶來太多的幫助。所以,能夠參加一些社區或組織的線下活動非常棒,這些人與你在同一個城市,你們會有更多切實的相同話題。所以,對于社交我建議大膽走出去!
說了不少,我相信自由職業者會是幸福感非常高的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