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之行,有些滑稽。
辯經,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色拉寺的僧人們每天有一次辯經活動,這是一種富于挑戰性的辯論,辯論者往往借助于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盡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對方。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這里柳林環繞,遠處村落迭起,有水環繞,自古便是高增活佛講經說法之地。
寺內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除了西藏本地制作之外,還有不少來自內地、印度等地的銅佛像。
這里還保存著大量彩色壁畫原作。極具藝術和美學價值。
色拉在藏語中,意為野玫瑰,傳說,此寺廟建造期間,山腳下野玫瑰遍布,色拉寺因此得名。
而吸引來自全世界背包客慕名而來的,便是它的辯經。
這里每逢周一至周六下午三點至5點鐘,都會有僧人們的辯經活動。今天有幸目睹激烈的辯經場面。兩位僧人組成搭檔,一位盤膝而坐,一位站在其對面,向其提問經文知識,并通過拉動佛珠或者大聲拍手等舉動,促使同伴迅速回答。辯經場設于榆樹密布之地,通透碧藍的天空之下,榆樹干枯的枝干,為這里增加了幾許空靈之感,讓人想起《西游記》中菩提老祖的道場。
所有僧人全部面朝陽光,輩分年少者,辯經之前,都會向長者磕頭三次,放好蒲團,沒有任何儀式,便迅疾進入了激烈的辯論狀態。
有些僧人可能對知識掌握不熟練,面對同伴不斷地擊掌,只能低垂著頭,抓耳撓腮,或者干脆將自己的酒紅色僧袍蒙在頭上,不知道是心煩還是感覺些許羞恥。
有的僧人針對功課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兩人爭執地面紅耳赤。
而辯經場周圍,聚集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們,雖聽不懂他們的言語,但從他們或嚴肅或滑稽的表情中,捕捉到了有趣的鏡頭。
不知道這些辯經的僧人們,每天面對如此之多的鏡頭,是否會將本該嚴肅的功課增加上一絲作秀或者虛榮的色彩?
信仰在所有的照相機面前變得有些諷刺。
色拉寺入寺門票50元,當地藏民可免費進入。一路上與不少藏民擦肩,他們在寺廟門口便換好了零錢,大多為一角,五角,進入任何一間大殿,都會投幣,來祈福,供奉佛祖。
寺內目睹了僧人讀經,添加酥油的細節,也目睹了三跪九拜的藏民們虔誠地拍著長隊,只為到最知名的寺院內朝拜。朝拜完畢,喇嘛們會在朝拜者(小孩子居多)的鼻尖點上黑炭,代表著祝福和好運。
也遇到,來自青海的一家人,來到拉薩朝拜,并在這里度過新年,以躲避家鄉的嚴寒。
當然,也有站在我們面前很久,乞討幾元錢,其實動機不純的藏民;
成本不到1元,卻售價十元的氫氣球;
臧民們一窩蜂擠上公交車的尷尬;
或許在外人眼里,拉薩是落后的,然而真實地深入當地的生活,卻發現,生活在很多方面的消費都高得嚇人。
寥寥可數的電影院里,一場電影的價格最低60元起步;
一只小籠包要一元錢;
一餐普通的米飯或者面條20元上下(直逼一二線城市,而拉薩被定為四線甚至五線城市)
在色拉寺,看到戴著墨鏡,懶洋洋曬著太陽的喇嘛;
親眼目睹讀經時刻,心不在焉甚至左顧右盼的僧人;
無知的小孩子們也會在佛祖面前大聲喧嘩;
甚至小孩都會本能地為每位佛像磕頭;
還有永遠添不盡的酥油;
永遠繚繞著的帶著濃重藏民味道的熏香……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西藏
信仰遠沒有我們想象的神圣
信仰于藏民來講,是生活的一部分,正因為沒有那么神圣,才能更加自在。
而那些一次次來到這里的背包客們
真的被凈化了嗎?
西藏的美食
來到拉薩,對吃貨們來說,一定不會錯過這里的酥油茶、甜茶、青稞餅、馕。
而或許是幸運吧!幾天來,我們也尋覓到了最正宗最美味的藏餐。
臧家宴:環境好,味道純
客棧老板推薦的口感非常好,價格實惠,環境也很棒。
會有一壺免費茶水,牛蹄筋非常勁道,酸奶味道有種澀的質感,只要8元一份。地處高原,蔬菜鮮嫩,口感清爽。真的讓人感動。
就餐環境也是氣派得不得了。
大盤雞:驚艷
從色拉寺返回住處的地方,偶遇。好友說,這里的炒拉條是她吃過最好吃的。
最后是夜晚的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