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可知道,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可能一不小心混進去七個東西,他們分別是——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色欲和暴食。
沒錯,就是這七宗罪。你可能說,這是宗教神話,不值得相信。又或是,這是外國佬的東西,我們中國講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別的不談,你仔細想想自己,你真的就沒有產生過嫉妒嗎?
仔細想想:那個比你成績好的同桌,那個比你漂亮很多的女孩兒,那個母親嘴上的別人家的孩子,那個又帥氣又多金還招女神喜歡的同學。。。。。。仔細想想,你的一生中,真的沒有發生過這種種嫉妒嗎?別騙我,別騙自己。
雖然我們總想通過大義凜然的貶斥嫉妒,來證明我們自己身上不存在。可是,又有哪一個煙盒上印的不是“吸煙有害健康”呢?別怕,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小盒,你不知道某一天它會放出來什么,可是它真實存在著。我們都是凡人,凡人的意思就是,我們處在佛與魔之間!
2
等一下,我要先確認一個前提。
在這里,我們要討論的對象,是還沒有成長完全的蕓蕓眾生,而不是某個個體。因為對于個體來講,任何的一切都是不可預知的。知道的越多,既可能成為世界的寵兒也可能成為世界的孤兒。遭遇順境,既可能成為前進的助力,也可能成為睡下的溫床。嫉妒,既可能是不屈少年努力的源頭,也可能是毒死白雪公主的那個毒蘋果。所以一旦遭遇個體,就會面臨無限的可能。失去了宏觀的判斷,就很難下對人生的結論。別忘了,你可能成佛,也可能化魔。
3
嫉妒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講的很簡單: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這里就包含了兩個方面。第一,因為自己在某方面是不如別人的。只有覺得在某方面少了些什么,才會去嫉妒那個在這方面多的人,第二,這是一種心理,表現為忌恨。
看了看,這本身畢竟不是一個好的詞語。可是要記住,我們要平反的,不是嫉妒本身,而是嫉妒對人成長的影響。而成長,恰好也是一個從開始“無”到逐漸“有”的過程。
4
還記得我之前說的,我們處在佛魔之間么?
成佛還是成魔的區別在哪里?
在于程度不同。
對于一個殘忍的猛獸,輕輕敲打,只能被視作挑釁;而重重的鞭笞,則會帶來馴服。對于一頓美食,慢慢享用會帶來愉悅的滿足;而狼吞虎咽總有可能帶來胃痛。那么,對于嫉妒而言,心中稍稍的不滿足,會帶給人目標和奮斗;而深刻的忌恨,則會帶來陰謀和殺戮。
翻翻史書,嫉妒之事多嗎?有幾十件還是幾百件?嫉妒可以寫在史書上記錄下來,是因為嫉妒到喪心病狂的人并不是一種常態。看看日常,嫉妒到暗算毒手的事情真的是絕大多數嗎?不然吧。要不,為什么那么多“別人家孩子”還活的好好的呢?
放心,你有我有大家都可能有的這一點小小的嫉妒,只是打在馬背上小小的一鞭子。我們快些跑就是了,既抽不死自己,也抽不到他人身上。
5
那么,嫉妒對人的成長有益,僅僅在這一鞭子嗎?非也。
嫉妒對人成長最大的好處,在于當你嫉妒之后,幡然悔悟不再嫉妒之時。
隨著人的成長、時間的變遷,那些念念不忘而不可得的東西,要么早已握在手中,要么已經不再重要。總有一個契機,人會幡然悔悟,與其用外在的比較和評價來衡量自己,不如自己產生出堅定的信念和追求。那么,你會發現,經歷了種種嫉妒他人之后,你會更明白堅信自己的重要。那么嫉妒對于成長最大的作用,也就如同煙花般發揮出來了。
你笑了。你笑我癡人說夢、胡攪蠻纏。既然知道嫉妒不好,為何偏偏還說嫉妒對人有益。既然以后終將悔悟,那么當初沒有嫉妒豈不更好?
不是這樣的。我們聊的,一直是嫉妒對人成長的作用。一個沒有經歷過失去的人,不會在乎得到的美好。一個在佛寺里終老一生的小沙彌,不是不會作惡,而是從未遇到條件的誘惑,所以也就不會明白善的真諦。大家還記得電影《太極張三豐》吧。倆個小和尚如果不是被從寺廟中逐出,又怎么會一個悟道太極,一個成為朝廷鷹犬呢?一個沒有經歷過忌恨心理的人,又怎么能得到放下后的開悟呢?你說你從未嫉妒過,我敬佩,可是大家都要到滾滾紅塵中走一遭,自己不經歷,怎么體會別人呢?從成長角度講,畢竟差了一課。因為成長,也不總是一定快樂的事情。
6
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對?好像我并不是勸大家向善一樣。
不不不,就嫉妒對人成長的作用。這只是一個現實的判斷而不是一種大眾的倡導。我告訴你火鍋是好吃美味的,并不意味著我要你一定去吃,也不意味著你吃多了就不會上火。嫉妒真的對人成長有益,可對人成長有益的又不僅僅這一項。
菜單擺在您面前,君可自點。
7
至此,聰明的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既然嫉妒躲不過,既然程度有大小,我看不破怎么辦?我一直沉淪在嫉妒之中不能自拔怎么辦?
怎么辦呢?
抬頭向上看,懂了嗎?輕度嫉妒的不能自拔,除了鞭策,只是時刻等著悔悟那一刻的升華罷了。至于重度的。。。在地球上,告訴你誰最美的魔鏡真的那么多嗎?
向上是佛,為何偏偏入魔呢?
至于已經入魔難返的,哎,算了,老衲降魔去。
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