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眼角下的痣叫淚痣,是因為前世的感情太過糾纏纏綿。剪不斷,理還亂的瓜葛是漩渦,作繭自縛的一雙璧人在劫難逃。無數滴眼淚落在臉上,幻化成眼角下那顆褐色的小小印記。以此為紅線,在萬千人中,尋找前世弄丟了的一個你。
都說有淚痣的人特別愛哭,卻不知這兩者的關系,到底是孰因孰果呢?
林黛玉終日掩面而泣是頗有一段淵源的,她的前世是一顆絳珠仙草,因有神瑛侍者相助,日日澆水打理才不至于枯萎干涸。于是乎,她的此生,便注定與淚水結緣,以此報答上世的神瑛侍者之恩,也就是這世的賈寶玉。
是水灌溉了她,因此也有了賈寶玉的那句:“女人都是水做成的。”
她也把無數哀怨凄楚,一顆一顆收集,氤氳成晶瑩剔透的水珠,這是她特征性的臉妝。這些淘氣的小不點兒呀,也在終日蓄勢待發。終于有一天,在臉上綻出褐色的小花來。它的生命力太頑強,把所有的陽光都占為己有。別的土壤里,一片暮春百花凋零的慘敗景象。而那株小花,卻在瘋狂的扎根,結苞,綻放果實。
最終,那個鮮活動人的少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臉上有巨大胎記的目光呆滯的老嫗。
原來,憂愁是深入骨髓的毒瘤,開始時并不起眼,甚至像罌粟花般美麗妖冶。卻能在一剎那,奪走所有的氧氣,陽光,水分,泥土,叫人失了神志,乖乖任由它擺布。
無數個安靜的午后,一個人蜷縮在一個角落,翻閱著有著好聞的油墨味的書本,和小說的主角一起經歷無憂無慮的純真童年,度過心事重重的狡黠少年時代,品味意氣風發的青澀青年時期。情節跌宕起伏,我和主人公一起時而黯然落淚,時而歡暢大笑。
小說始終不是生活,我也不是沒有真心地因此而開懷大笑過,只是,在大結局眾人推杯換盞,皆大歡喜時,我的快樂非常煞風景地戛然而止了。因為,在這樣的happy ending 的映襯下,我的孤獨愈發明顯了。
父母難道不是孩子最忠實可靠的陪伴嗎?我說即是又不是。人是孑然一身來到這世上,孤獨地修煉了許多年。在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見證下,成長到可以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年紀。一個孩童呱呱落地。漏斗里的細沙不知不覺流了大半,孩子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窩。雞皮鶴發之時,那個曾經承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也不在了。
瞧,過了一輩子,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原點,那個衣服都不曾攜來形單影只的赤子。佛說的眾生皆苦,眾生孤獨,真是真理啊。
不幸罹患了這種病,注定就要悲戚地扳著手指頭算剩下的日子嗎?答案是否定的,姐一樣可以與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我發誓我真的沒有邊看《還珠》邊碼字)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思考得更加深刻透徹。
總有一首歌,周圍高朋滿座之時,初聽只覺得旋律優美動聽。一個人閉目假寐時,方能聽得懂歌詞里的故事,潘然醒悟,捶胸頓足。
總有一個人,初見時在眾人的映襯下,是那么的平凡,不費吹灰之力地淪為流俗,躺在床上徹夜碾轉反側,卻發現,他的每個表情,每個舉止,似乎都包含寓意。
總有一個故事,初聽時只覺矯揉造作有余,纏綿悱惻不足,深夜時一個人再細細咀嚼,卻頗有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之感:這故事不就是我現在處境的指明燈嗎?
所以,孤獨真的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思想的貧瘠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