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姓名:小宇
年齡:7歲
小組:第5組
#第一階段30天目標及完成情況#
1、家長目標:每天堅持閱讀1小時
完成情況:完成度60%
2、孩子目標:早睡早起,6:50起床,21:00熄燈
完成情況:早睡早起的習慣逐漸養成,完成度80%
附圖
按清單執行,逐漸養成好習慣。
充足的睡眠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踐行
#30天打卡的情況總結#
30天踐行結束,早睡早起的習慣基本養成,每天在家人的陪同下,進行睡前儀式等一系列睡前清單的工作,完成后上床,盡可能于21時息燈。這個習慣的養成,讓爸爸媽媽在早晨起床后小宇的出門時間上節約了很多精力,包括他自己也感覺自豪。與班級其他同學相比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我們鼓勵他繼續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期間,早睡執行較好,有5次超過21時息燈,早起執行好,100%。
吃青蛙與番茄鐘方面,一是小宇仍在努力適應中,從幼兒園到小學,對于任務的理解與執行力上還需要提高;二是每次專注力的聚焦時長,還達不到25分鐘的標準,會受到外界干擾,也需要提高。
#授勛情況總結#
進階為戰士級別,繼續努力。
#空間管理情況總結#
每天晚上睡覺前整理好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與第二天上課需要使用的書本,為第二天早起的高效率做好基礎。
#其他好習慣#
習慣一:放學回家先吃青蛙
習慣二:每天堅持和媽媽英語對話
#父母教練總結#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做的如何,就映射在孩子的行為之中。在30天的踐中,對小宇的目標與我的目標進行了設定,相互監督做好自己的目標執行。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我們只建立了對孩子的鼓勵機制,而沒有建立一套針對父母的評價體系并且讓孩子參與得更深入,成為家庭中的一員,在線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30天,我計劃一是鞏固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另一就是漸漸養成精神專注吃青蛙的習慣,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專注力,把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的所在感知系統調動起來,投入地做一件事。
鼓勵自己與孩子每天交流溝通,陪伴成長。不過,這其中的要點還是高質量的陪伴,讓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信任與默契,讓好習慣的養成如影隨行一般伴著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