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一個草率的決定,讓自己陷入被動,蒙受損失,追悔莫及。觀察另外一些人,他們卻能做到舉重若輕,在不經(jīng)意間,化解矛盾和問題。
他們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一個好的決定意味著決策者思考得更周全,不草率并且能夠出其不意,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必須對相關(guān)情況有相當?shù)牧私猓莆盏男畔蚀_全面,在這個基礎(chǔ)上克服個人偏見和感情用事,耐心通過理性的分析進行權(quán)衡。
壞的決定往往是情況不明,感情用事,倉促結(jié)論的結(jié)果。
由此可見,影響決定的兩大主要因素——一是對相關(guān)信息的掌握,以及根據(jù)事實作出的理性分析判斷。
信息的全面和準確、及時對決策非常重要。現(xiàn)代信息社會,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為了解相關(guān)的知識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與從前那種只能口口相傳,依靠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來進行信息傳遞的方式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因此搜索獲取有用信息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一種重要能力。
現(xiàn)在,我們要了解某一領(lǐng)域的知識變得相對容易。只要你掌握了網(wǎng)絡搜索或者是能夠利用圖書館檢索功能,一般情況下,你總能找到你需要的有用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由此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面對海量知識和信息,人們?nèi)菀紫萑胄畔⑦^載的汪洋大海,真假難分,不知對錯。常常由于聽信了虛假信息,做出錯誤決定。因此,對信息的過濾,鑒別,選擇,十分重要。在搜索了解信息的過程中,對信息來源的判斷,對其可靠性的分析,依賴于我們長期積累形成的判斷力。比如,相對于做出重大的決定,英文信息相對于中文信息,谷歌相對于百度,來得更可靠,更有效。
然而工作和生活中還有些具體的決策,需要更具體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掌握在具體的人手里,而不是通過網(wǎng)絡就能夠找到。這需要更多傳統(tǒng)的技巧:如何找到關(guān)鍵的人,如何從這些人口里得到你想要的信息。就要像特工一樣,千方百計從關(guān)鍵人物得到關(guān)鍵信息。而能否獲得這些關(guān)鍵信息成為決策的必要條件。
這有點像是在寫作前的搜集素材,這些素材越是全面詳盡,越是前沿,專業(yè),可信,那你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遺漏了某一方面的問題,往往會給決策帶來困難。
其次,是對信息的分析和判斷。
說到底,這是個人看問題的思考方式。面對同樣的信息,每個人思考和得出的結(jié)論可以是完全相反,差異極大。所以對信息的加工和處理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
——盡量獲取一手信息。辨別信息,要有追溯信息源的意識。當一個信息出現(xiàn)時,有很多人對它進行解讀,或者對解讀者再進行解讀。大家都知道的那個游戲——比手勢不說話對一個信息進行傳遞,當經(jīng)過若干人過后,最后那個人說出來的意思一定會讓你捧腹大笑,因為那個本來的信息已經(jīng)被搞得面目全非。因此,如果你能直接找到那個原始信息,對這個信息的解讀一定會更接近于事實本身。要小心二手信息,這是因為每個人對信息會作出自己的理解,這個理解就是他認為的事實。就像經(jīng)歷一件事情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受,由于個人的經(jīng)驗局限,往往會用觀點和立場掩蓋事實,好像說的是事實,其實是個人觀點。因此在閱讀和交流中,一定要對事實和觀點作出區(qū)別,特別是對那些所謂的事實要認真加以鑒別。
——克服隨大流,放棄個人思考。因為思考總是困難的,而要作出好的決策,更是需要深入思考。特別是信息不全面充分時。而事情擺在面前,總要有一個解決辦法,這個時候最輕松的,最多的選擇就是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然后跟著去做。有時候,這種力量是強大的,有些情況下也是比較安全的做法。但是如果事事都隨大流,一定會遭遇失敗。因為別人如何做,你要看看他作出選擇的理由。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條件不一樣,所持的立場就不一樣,結(jié)論就不一樣。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跟風,那失敗就是大概率事件。
——克服“我的更好”。在《超越感覺》中列出的影響人們作出判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偏見的證據(jù)考量,雙重標準,草率結(jié)論,過度概括和刻板成見等等。最常見的錯誤還是立場先行。人們總是喜歡聽到自己認可和接受的信息。而對相反的或者其他的意見視而不見。這就是認知性偏差,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是造成自我封閉,自我禁錮的主要原因。在這樣的種固定思維模式下,人很容易固步自封,無獲得新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無法從多個角度去理解事物,因而也就無法進步。
克服這種認知偏差的辦法,就是要培養(yǎng)多維思維。當?shù)贸鲆粋€結(jié)論時,一定要想到相反的意見是什么?有沒有其它更多的可能性?特別是有意識地對兩種相反觀點的理解,是一種很好的訓練。當你接受一種觀點時,把這樣的觀點暫時懸置,不妨看看另外一種相反觀點和它的理由。然后以此推得出更多的可能的結(jié)論。這就是多維思維。顯然,多維思維考慮到更多可能性,克服 了自我偏見,更容易做到公正客觀。
——培養(yǎng)耐心。人們做出草率決定不是不會分析和思考,往往是怕麻煩,缺少耐心。面對困難和問題,人們采取的態(tài)度很重要。我們總是選擇相對輕松的路徑,回避問題,拖延問題,讓問題自動消失。可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一定會付出更多的努力——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尋找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還要面對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全感。而一個好的結(jié)論,總是深入思考,反復權(quán)衡,經(jīng)歷一段黑暗路程,最后柳暗花明。這種成就感會讓人感到非常滿足。
決策就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就好像是尋找一張藏寶圖,是不斷探索,否定,前行的結(jié)果。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陷入容易掉進去的“坑”中,用正確的方式指導行動。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會提高我們決策的水平,減少錯誤,努力成為一個明智的選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