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裝珍藏版)
格拉寧
如何與時間相處
>>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生命,可以說,最寶貴的是時間。因為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是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累積起來的
一生的奮斗目標: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
>>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驚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說的,生活在世界上。
隨時隨地利用“時間下腳料”
>> 計劃就是挑選時間、規定節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
>> 這個方法之所以能夠存在,是依靠經常的計算和檢查。沒有計算的計劃是盲目的計劃,就像某些研究所那樣,光會做計劃,卻不去操心這計劃能不能完成。
應當學會計算一切時間。
第八章 時間之鏡
>> 柳比歇夫的總結公正客觀地反映了過去一年的歷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細密的網眼,抓住了變幻無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損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時間。
第九章 時間統計法的勝利
>> 柳比歇夫的一生證明了,連續系統地使用時間統計法,可以幫助個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個目標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其他的事實
>> 誰要是有福氣遇見一個純潔的、精神世界很美的人,你恨不得把心都掏給他,這樣一個人——誰要是遇見了這樣一個人,就沒有什么可換了。因為人不可能長進得超過善良或真誠。
年度總結:向時間做自我剖析
>> 他的時間統計法不是一個節儉的計劃工作者的預算,把他的時間統計法比作想向時間做自我剖析更為恰當。
>> 在柳比歇夫身上有著自己的特色,這是對時間的崇敬。他的時間統計法充滿了對時間的崇高責任
>> 感,這里包含了對人、對全體人民和對歷史的理解……
>> 對柳比歇夫來說,預先安排好的不是命運,不是行動,不是心情,而是他的工作。至少,他的時間統計法必然導致這樣的結論。為了達到目的,一切都分配和計算停當。為此,
>> 他計劃、計算,并按收入和支出兩條渠道分別做好分配。這樣,他當然要匯報,他要匯報已向目標前進了多少。
計劃沒有全部完成
>> 這兒說的“幸福”到底表現在什么地方呢?他制訂的、核算過的、安排好的計劃落了空,哪一項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大部分著作沒能在他生前出版。他提出的目標確確實實是當務之急。目標并沒有使他失望,相反,他通過自己的著作已經接近了那些目標,已接近到能夠看得見它是多么美好,多么有意義,并且是可以達到的
>> 他幾乎從未抱怨過自己沒有時間。我早就注意到,善于工作的人,時間總是夠用的。不,最好還是用另一種說法:他們的時間要比別人多些
>> 他的要求不同——他要求真正的道德,也就是說,要求一個人能獨立地提高自我修養以提高道德水準,要求一個人不是把遵守道德準則看成墨守成規,而是把它看成一種克制和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他明白,這樣的人永遠是很少的,但其人數總是能保證人類在道德方面的進步。
>> 對于柳比歇夫,任何時候都不能說他已“成為”怎樣一個人,他永遠正在“逐步成為”怎樣一個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變化,他總是重新考慮,不斷提高對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簡樸生活:超過最低必需品限度的東西,他都不要
>> 時間統計法為他創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它——他的時間統計法,使他如此繁忙,以致他很容易忽視很多日常飲食起居方面的不利條件。它使他輕松地、寬宏大度地去忍受人們所做的一些蠢事以及公務中的例行公事和雜亂無章,而不去同人慪氣。因此他心神安寧、神經健全。
>> 柳比歇夫通過他獨創的時間統計法做了研究和試驗:試驗在寫、讀、聽、工作、思索等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讓自己負擔過重,力不勝任;他總是循著他能力的邊緣前進,他對自己能力的掂量愈來愈精確
他為什么有那么多時間
>> 柳比歇夫的方法可以節約原有的時間,但不能增加額外的時間。關鍵甚至也不在量上:柳比歇夫的時間獲得了不同的質,并且可以認為他同時間之神建立了某種私人的關系。
>> 大多數人對時間都持有自己的態度,各不相同,而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對時間的態度格外與眾不同。他的時間不是取得成就的時間,他擺脫了趕過別人,奪取第一,超越什么,獲得什么……的愿望。他熱愛時間,珍惜時間,不是把它當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進行創造的條件
>> 一個人在什么地方有權使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在什么地方無權濫用。在這方面,柳比歇夫為自己定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規定了使用時間的道德限度。
>> 能干的人和有計劃的人使人感到他們是時間的主人。
>> 柳比歇夫的時間如水晶般晶瑩、勻稱,使人為之驚嘆不已。幾十年的時間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長的歲月里,沒有絲毫模糊之處,也沒有禁區。
>> 柳比歇夫并沒有建樹豐功偉績,可他建樹的要比功績的意義更為重大——那就是過得很好的一生。這一生的奇特性和神秘性就在于,柳比歇夫把一生中的特殊現象看成自然現象,也許這確實是自然的理性生活
>> 時間統計法是一種讓人超越自身可能性的方法,柳比歇夫的時間比別人多了一倍。
· 時間統計法可以節約時間,但不能增加額外的時間。它的關鍵不在時間的數量上,而在于時間的質量。
附錄 與時間統計法無關——談《奇特的一生》的創作
>> 時間統計法不會扼殺靈感,因為人適應它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個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們還沒有達到一
>> 個人能夠達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潛力在很大程度上還原封未動
>> 一個人只有向自己提出遠大目標時,這個時間統計法才能成立
>> 看來應當由每個人自己來制訂自己的時間使用法,但不管怎樣都應當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樣度過
>> 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這種觀點對待時間統計法,那么得到的好處也只是附帶的。這自然也很好,但還不夠。關鍵在于一個人希望從生活中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