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Q4的第一個月,也是秋天過后收獲的月份。
這個十月感悟很多。
給團隊成長的機會,又給他們應有的幫助。
八月中旬入職的同事,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磨成了一個團隊。知道了彼此工作的節奏和能力。公司內部的同事,我不習慣大家叫我景總,我更喜歡大家叫我紅姐。但紅姐中夾雜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模仿不來。最近項目有些多,團隊周末都在加班,各趕各的項目,電商平臺的視頻項目,游戲平臺的kol營銷項目,農產品的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項目……昨天負責游戲平臺kol營銷項目的同事忙碌了一天,傍晚時分告訴我某平臺千萬粉絲級別的kol配合度太低,都以各種理由搪塞,而客戶期望又太高,非要幾個千萬粉絲級別的平臺頭部資源,向我發出求救的信號。這也是我們之間的默契:項目面前,我完全放權,讓他們完全負起責任來做,遇到問題先自己解決也必須自己解決(比如百萬粉絲級別的kol她獨立溝通價格,排期,創意,跟進執行等 ),實在解決不了的向我尋求幫助,而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必須盡全力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做老大的關鍵)。經過朋友幫忙,此問題順利解決,媒介情不自禁說到,“哎呀,真是神助我紅姐”。這就是團隊,這就是配合,讓同事做事情既有成就感,又有安全感。
人脈就是生產力
創業以來,越來越體會到人脈的重要性。剛工作那會,自己沒有人脈,憑著一腔熱血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打陌生電話,開拓新客戶,雖然慢,但由于堅持,一干就是五六年,新客戶成了老客戶,老客戶成了朋友,形成了人脈。人脈要發揮生產力的作用,需要我們堅定自己的夢想,堅定自己的方向,當所有人脈都超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發力時,便勢不可擋。如果人脈朝著不同的方向,便難以形成合力。這就需要我們的目標是不同人脈在不同時段的目標。認準我們現階段的目標--整合合適的人脈實現共贏。
一切都需要發酵,努力也是
努力未必立刻有效,努力也需要發酵,因此我們要耐得住寂寞,學會等待。七八月份我們都在努力開拓業務,卻沒有反饋,項目也都沒有進展。一度懷疑自己,懷疑方向,夜靜時刻,告訴自己,“要是誰努力都有結果,努力的人都成功了,哪有這么容易。所以不著急,慢慢來,也許這是個思考的好時機,如果項目忙碌,便沒有思考的機會了,也許會錯過更大的機會。思考,努力便是了。”于是開始第二天滿懷希望的努力。努力著努力著,一切努力就有了反饋。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讓自己再堅持一會,再多一點等待。
創業階段,人少業務不穩定,創始人心態代表著所有人的心態。創始人有信心,所有的人就有信心,合作伙伴和客戶也就有了信心。所以,創業階段最大的問題不是沒錢,而是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