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正面管教創始人之一琳洛特的鼓勵咨詢培訓,這是正面管教體系的升級版培訓。
在下午的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覺察活動——憤怒的十個手指”
我非常應景的感受了當下的狀態。
丹琪因為體育課隨意插嘴隨意說話調皮搗蛋而被老師停課,上周我們進行了一次“解決問題”模式的交流,方案之一是“孩子向老師賠禮道歉”,還有一個方案是“家長和老師溝通,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周一,丹琪告訴我,她沒有去跟老師賠禮道歉,因為她不敢。
周二,我要去廣州參加為期三天的培訓,所以我向班主任老師要了老師的電話,和老師進行短信溝通。
(丹琪之前已經提醒我,一定要經過班主任的同意,才可以跟體育老師溝通。孩子的心里是有規則意識的,孩子的心里是有老師的)
我知道周二上午有體育課,我特意在周二下午和老師發短信溝通,也是為了尊重老師的決定,不干預。
因為自己曾經有過15年小學老師的經驗,所以發短信之前我是慎重考慮過的,我希望老師能看到我對她的理解,希望老師能看到孩子想要改變的心愿,希望老師能接受我們的道歉,希望我們能用解決問題的模式解決問題。
當我發出消息后,再看到老師的回復,頓時“憤怒”
老師覺得我在給孩子求情,然后說了一堆自己的想法和處理方式。
后者我是認同的,但是當老師誤解我是給孩子求情,替孩子包辦時,我已經看不下去后面任何的話語。
這和我們平常和孩子的溝通是多么的相似,當自己不被理解時,當沒有產生連接時,后面說的一切都起不到作用。
我和旁邊的伙伴溝通,我的短信消息表達不夠尊重嗎?我做錯了什么?
我們倆做了一個覺察憤怒的活動,這個活動幫助我發現埋藏在我內心深處令我憤怒的問題。
憤怒,是因為觸碰到自己的內心需求,我希望自己被認可,被理解,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失尊嚴。
有可能當我認為我在用PD的方式和對方溝通,而對方的理解不一樣。
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不一樣,不能希望她們成為我希望她們成為的樣子。
覺察,走出第一步。
“我很憤怒,因為自己被誤解,我希望對方能明白我的想法,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尊重的方式對待”
第二步,接納。
我發現我不能接納自己的憤怒。
我會懊惱自己的憤怒,作為一位講師,學了這么多,也一直在實踐,為什么還會憤怒?我不能接納自己。
我向小影導師咨詢,為什么我能接納孩子的行為,卻不能接納自己?
小影導師的回復是:“1.你大多時候接納孩子。2.接納自己需要幾十年的修煉,我們剛剛開始。”
當自己被理解時,心里的感覺是舒暢。
是啊,我覺察到自己的內在需求,可我不能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還需要繼續修煉。
所以,我暫時接納自己的不接納吧
謝謝身邊這群帶領我不斷學習,不斷修煉的前輩和伙伴們。
第三步:行動計劃
閱讀和學習能讓我起步,但是實踐才會讓我徹底從沮喪走向鼓勵。
我能做的事情,我正在做的事情是:
1. 繼續自己的學習,覺察,接納,行動。
2. 推廣兒童社會情感課程,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
3. 推廣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有效鼓勵孩子
4. 開展面向老師的正面管教分享,幫助孩子找到學校和班級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需要學會接受各種可能,也把下面的話送給自己:
1. ? ? ? 追隨夢想
2. ? ? ? 與了解并支持自己的人在一起
3. ? ? ? 即便最完美的計劃也有可能一敗涂地,所以要時刻準備將錯誤變為奇遇
4. ? ? ? 與家庭保持聯絡
5. ? ? ? 給朋友留出時間
6. ? ? ? 隨時準備迎接驚喜,因為事情不會總是如你所想
7. ? ? ? 建立適合自己的日常慣例
8. ? ? ? 歡迎“不速之客”
9. ? ? ? 熟悉的地方也要再去一次
10. ? 不好就是不好,無需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