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啃骨頭的貓咪
1.
“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選擇。然而這一切只是妄想。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鄭如薇
當你的愛情和事業發生沖突的時候,你選方案 A還是方案B?
在《荼蘼》這個只有6集的電視劇里,編劇徐譽庭把人生做出選擇之后的發展,讓其朝著A和B兩個完全對立的方向,選A則鮮衣怒馬,選B則蓬頭垢面,加上情節上的矛盾和沖突,讓觀眾在看到女主兩種選擇之后的不同人生而唏噓不已。
方案A。
鄭如薇一個人奔赴上海,只能隔著屏幕跟男朋友吃晚餐。她工作繁忙,身體累到崩潰,幾欲支撐不住。她無依無靠,想念越來越濃,但愛人卻不在身邊。直到某天病倒住院的鄭如薇得知有彥出軌,直到有彥親自跑到上海和她分手,終于他們漸行漸遠,走出彼此的世界。
她,終于成為她曾經最渴望成為的模樣,精致的妝容,利落的短發,穿著高品位的服飾,住著高檔的公寓,衣食無憂。她成為總經理的地下情人,原以為最后會終成眷屬的他們卻因為總經理的突然消失而戛然而止;一個愿意陪她吃晚餐的青年,曖昧的擦出火花,在他們決定要在一起的那天早晨出車禍離世。
她坐在自己買的房子里,寂寞揮之不去,她不禁在想如果當時選擇了方案B,結果會怎樣?
方案B。
鄭如薇留在臺灣,因為毀了公司的計劃,沒有再得到重用。而她為了照顧生病入院的湯爸爸,加上護工費的昂貴,她只好辭去了工作,而有彥一個人的工資要支付全家人的支出。
她成了一個家庭主婦,每天為生活的柴米油鹽算計,為照顧一家大大小小而忙碌。直到五年之后的某一天,面對有彥的指責,婆婆的刁難,小姑子的任性,她整日為照顧這一家人勞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感激,她的隱忍卻換來了在丈夫口袋里的開房賬單。
她想起前輩曾經對她說過的話:“犧牲往往不是成全,因為,受惠的人并不會感激你,照樣會嫌棄你。”她有點后悔當初沒有去上海,她想如果當時選擇了方案A,結局是不是會不一樣?
2.
《荼蘼》,是講一個人的不同的人生選擇。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高考之后選擇學校、專業;畢業之后選擇職業、工作;成年之后選擇伴侶、婚姻......
我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的膽怯,在面對新的環境時的害怕,我們不知道選擇之后的結果自己能不能承擔的起,也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后悔。
假如我們每個人在做選擇的時候,都可以提前看到方案A和方案B得到的不同的結果,那我們的未來是不是可以過得輕松一點?
只是人生,沒有假如。
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做出選擇之后,努力讓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在《荼蘼》的結尾,編劇徐譽庭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選擇得到的兩種人生,把兩者對比后我們才發覺,其實兩種方案,無對無錯,無輸無贏,都會獲得幸福。
因為啊,要成為一個幸福的女人,就務必要記住一個道理,別急著追向幸福,因為那樣的幸福,往往會讓你失望。女人最重要的是替自己找到定位,那樣才有屬于你的幸福。
【完】
作者:愛啃骨頭的貓咪,微博讀書書評人。
習慣早起,喜歡讀書,業余寫字,最近又愛上健身。
不吃魚只啃排骨喝雞湯的阿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