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京到首爾483公里,中韓兩國在黃海隔岸相望。在不及北京到海南六分之一的距離里,一個震驚全球的悲傷故事正在上演。
一個悲催的女人,墻倒眾人推,正在歷經一場聲勢浩大的彈劾。這種悲傷,就像提前入冬的大雪,就算遠在另一個星球,也能分外冰涼。
仿佛一陣龍卷風,“樸槿惠”瞬間席卷全球媒體。這位曾經亞洲第一位女總統、韓國首位女總統,因為一本中文版自傳——《絕望鍛煉了我》,被大家熟悉。
沒有父母、沒有家人、沒有丈夫、沒有孩子,韓國人說她是“嫁給了國家”的女人。
很多年前,她曾說:如果還有重來的機會,再過一次這樣的人生,寧愿去死。
-02-
《絕望鍛煉了我》,序言我足足讀了三遍。她的文字平實,特別是對痛苦的描述,文字很克制,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序言里,她平靜地敘述演講時遇刺經過。刀片劃過臉龐,傷口長達11厘米,還差5毫米就是頸動脈,割斷即三分鐘內斃命。
在手術臺上,她想起父母先后遇刺身亡的情景。她歷經了常人所沒有經歷過的痛苦,那一次再次受到肉體的劫難。
那一天是2006年5月20日,樸槿惠說那天是她我重生的日子。
從小在青瓦臺長大,自由被禁錮,22歲母親被刺殺,妹妹改嫁,弟弟六次吸毒。她的成長的人生,布滿大寫的悲傷。
樸槿惠27歲時,作為總統的父親遇刺,她的家庭瞬間從高處跌到谷底。父親的追悼會上,她居然沒有放聲痛苦。只是看到電視機上播放母親陸英修被槍殺的畫面默默流淚。
后來的20年,無人知道她經歷了這樣的心路歷程。只是后來對痛苦的回憶,總是平靜如水。
20年過后,樸槿惠絕地反擊,東山再起。跨越歷史,高票當選韓國首位女總統。
只是熱愛學習的她,這一生甚至沒有時間好好地談一場戀愛。
只是曾經信任的同事,為了權力變得陌生,忍心冷暖,世事變遷,在政治斗爭中最殘酷也最真實。
她說過當當時所有人都沉默的話:我沒有父母、子女、家庭,是一個沒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人。
只是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女子,她也會孤獨。她也需要養(yǎng)顏保持容貌煥發(fā),需要聆聽者訴說內心的凄苦。
只是這一切,再一次在斗爭中埋下悲劇的棋子。
-03-
樸槿惠歷經的大起大落令人覷覦,而國內的自殺QQ群更觸目驚心。
在情感上受挫失戀或者離婚,生意上失利或者被騙,一個個自認為是最大的Loser,相約走上“一起死吧”的輕生之路。
而其中不乏正值青春年少的90后、00后。
他(她)們甚至不關心樸槿惠是誰,更不關注她歷經怎樣瀕臨死亡而又后生的絕望。
縱然沒有人阻擋,他(她)們已經開始認輸,開始對自己投降。
這讓我想起一個發(fā)小,堅韌得讓人肅然起敬。
他大學畢業(yè)工作不到兩年,父親突然病倒,在ICU里每天一萬的醫(yī)藥費,難擔重負的家庭無奈選擇放棄,接回老家,眼睜睜地看著一位至親離開。沒到兩個月,悲痛過度的母親病倒離世。而結婚才一年的妻子,決然提出離婚。
絕望像是黑暗里的一塊巨石,壓得他隨時都可能放棄自己,放棄生命。
但他還是站起來了,放棄發(fā)達城市的發(fā)展機會,在父母墳前的山坡里,種了一片臍橙林、柚子林。
秋天清爽的山風吹過,總有芬芳的果香飄過。他佇立在山崗上,響起一陣脆到心底的笛聲。
每個人的一生,總有無數條趟不過的河、無數個躲不過的劫。只是不怕千萬人阻擋,就怕自己繳槍投降。
-04-
樸槿惠自傳里有句話:冰是堅硬萬倍的水,結水成冰是一個美麗而痛苦的升華過程。
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她的大起大落。
無法預知,她每一次的跌到谷底,都能成功地絕地反擊。但她在絕望中鍛煉出了另一個自己,一個被升華了,而又永遠不會被打倒的自己。
總有那么一些人,哪怕面對天災人禍,或生活賜予的不幸,命運惡狠狠的悲劇,也不會就此低頭。
他們不會選擇報復社會,因為,他始終心懷希望,相信美好,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世界待你冷酷,你可以報以溫柔,用更加強大的溫柔回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