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閨密通話,她說你都多久沒推送文章了?我說我忙啊。別人口中的我大多數是這樣的:你要上班,你要上課,你要健身,你要學習……你的生活過得可真是充實呀!充實與否我不確定,但我真的很忙,手機備忘錄記滿各種任務,即將要交的結課論文,實習要面對的考核,明天要培訓的產品和線路,隨時記錄有靈感的句子等等,我想這上面的每一字一句都是在陳述著“你確實很忙”。然后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忙‘’成為我隨身攜帶的標簽,不用解釋,自然外露,連自己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插曲:推文的內容我一點也不喜歡寫自己的故事,總是覺得些許的矯情,但只有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才發現,那些印記都在自動彩繪著,不需要彩排,不需要粉飾,當你轉身,你會發現所有的所作所為鋪展成為一個時光軸,圈點你曾走過的每一步。所以這次推文又得拿自己開刷啦!
因為你們不知道看似忙碌的我,也在焦慮著。
最近一次單位考核,我和兩個新來的同事一起,(她們比我進單位晚,每天都上班,我是有時間才去,但累積計算我培訓的時間久些)考核分筆試加口述,我答完以后就失意,全然記不得自己說了什么,心里對師傅充滿一百個愧疚,只記得經理說句細碎啊!而新來的那個同事,卻展現的干凈利落,所有線路點對點完美介紹,讓我聽了都心之所向,我不禁鼓起掌來,經理很是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然后無言,心里的落寞難分深淺。
于是,那晚心情跌倒谷底。身體疲憊,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睡,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不是每天都很忙碌嘛?為什么卻如此焦慮?黑夜總有讓人沉默無奈的本事。每天忙碌卻找不到頭緒,頭頂的天空白天藍白相交,夜晚星光璀璨,而自己每天記錄相同的軌跡,實則焦慮的快要吞噬自己。好像快要忘記了圖書館的安靜,只有寫論文時才會想起去圖書館胡亂拽來一本,好像忘記了享受生活,遠方朋友的溝通越來越少,好像忘記大學應該怎么度過,困惑中茍延殘喘。對了,聽說好像也忘記怎么去愛了……
前幾天正準備去上班的時候收到了軍師的微信,說自己進去了糾結的泥潭,好像越陷越深,向我伸手求救。我內心的潛臺詞是這家伙難道艷遇不淺,邁進了愛情的洪流?然而她只是不知何去何從。她的室友有的是有計劃的復習,一步步靠近自己的考研夢,有的窩在圖書館泡在公務員題海的暖茶中,只有自己焦慮著,迷茫著。她之前的輔導班兼職不做了,可是看到室友每天都那么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自己心里又躁動不已,不知道要不要再繼續找兼職,也沒考慮好未來做不做教師這行。處于這樣尷尬的一個時段,這種感覺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摧殘,更是心靈上的迫害,而這種明晃晃的焦慮所散發‘’光芒‘’,即使用阿Q精神也很難使自己心安。
我很想告訴她,我們都一樣,一邊忙碌,一邊焦慮。而歸根到底就是我們沒有實質的收獲和長遠的打算。
我說這種焦慮是正常的,也正是因為有焦慮,才知道自己還沒有變得麻木到無感。先自我定位吧,看看自己是想畢業就工作,像老師那種安穩一點,還是覺得自己有勇氣想去外邊闖一闖,我真的覺得我們是為自己活的,我一直信奉一句話――20幾歲,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別人的話語聽聽就好,一定遵循自己的內心。這樣你每天的忙碌才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和我聊完以后,她說:“慶幸還有個不是只給喝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給雞肉吃的你”。這話,讓我感動許久。她下午就去面試了,我雖然不知道結果,但很高興她終于能做出選擇,讓自己的每一次忙碌都變成有意義的成長。
我曾經看到一句話:忙碌,是為了給過去一些交代,給未來一個機會。
偶爾會看到朋友圈發《百詞斬》打卡第幾天,已背多少多少單詞,然后不久就再也更新不到這樣的消息,也會看到健身拍錄的小視頻,等再見面時才聽她說起,早就不去健身了。于是,好像理所當然的投入下一個忙碌的懷抱,而焦慮卻愈加泛濫。生活中再沒有雞蛋碰石頭的勇氣,也沒有潮水拍打石岸的激情。然后不停的更換新的目標,焦慮也一直如影隨形。
所以,不要做無謂的“忙碌者”,不要使自己的過去越積攢越空洞,也不要對未來的機會毫無準備。
忙碌,它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從一而終的堅持。你的忙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養眼花瓶,而是當自己想起都能做到嘴角上揚的原動力。
不說城市的車水馬龍,不說路口的人頭攢動,只求夜幕降臨,坐一條長椅,伴著昏黃的路燈,能引起異樣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