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去同濟蹭了個講座,順便就在那邊的麥當勞吃了晚飯。
同濟店是個二樓店,進去的時候雖然是飯點,但是可能是地理位置原因,來的大多是學生,人也并不是很多。這家店最好的地方在于,日落的時候夕陽會把整間店面全部點亮,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賣點吧。
剛開始是對自動點餐機產生了改造的興趣。據朋友講,前幾周自動點餐機并沒有自動送餐的服務,所以經常產生一大堆人堆在柜臺前,跟以前沒什么變化的場景,一樣的惹人厭煩。實際體驗一下之后,其實除了反應速度稍微慢了些,其他倒還是不錯啦。只是可能是M記想要服務的都是標準人群,我倒是覺得可以單獨面對小孩子設立一個自動點餐機,這樣的話其實有助于吸引帶著想小朋友來逛商場/上課外班/看櫻花的消費者。
其實同濟的櫻花是相當有名的,大概是因為住得近吧,每次都會順便去看看,因為不是很了解周圍有什么好吃的,所以經常會選擇類似于M記這種連鎖的快餐店,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游客心理,而這種短途出行的游客經常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游客,這樣的話如果單獨對家庭的中心,也就是說小朋友單獨設立交互的機器,又不是游樂園那種刻意的討好,而是寓教于樂,同時增加整個家庭所有用戶的粘性,我相信會對M記得品牌形象產生良好的影響。
不僅是自動點餐機高度不利于吸引小朋友,其標準化的界面也是讓人提不起興趣的因素之一。來M記,即使只是單純地為了填飽肚子,也會順便滿足一下與人社交的需求,不是所有人幾個yes幾個no就可以把一天的話講完,所以如果單獨設立為小朋友服務的點餐機,并且在上面增設卡通化的交互界面,我認為這是作為試點,并推廣開來的想法。將正常高度的點餐機分為兩組,以外殼圖案作為區分,劃分為標準組和卡通組。不論是作為快閃還是常備設施,卡通組應該都會更受歡迎。交互界面方面,比如如果顧客點了鮮蝦堡,就會在付款的時候,屏幕上出現組裝一個漢堡的動畫,這樣不僅可以對漢堡的成分進行調整(比如將芝士移除組裝區域),還可以看出來一個漢堡含有多少卡路里(增加對食物有要求的顧客的用戶粘性),以此來順應目前健康生活的潮流。(至少滿足顧客的安慰性訴求)
最后的話,在不到半個小時的體驗時間里,我看到了五桌客人主動將餐盤放到回收處,看樣子像是同濟的學生。大概是在食堂養成的習慣,學生群體會保持這個習慣,但是想來進入社會之后也留不了幾年。由于回收處風格與整體裝修風格都是平易近人型,所以沒有明顯的提示,甚至比屏幕上禁止吸煙這四個小字還要沒存在感,所以我想將回收站移至洗手間附近,讓飯后清理食物殘渣的顧客順便就能把餐盤回收了。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如果真的要實現勢必還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