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彤彤迷上了《小豬佩奇》,我也跟著一起看了幾集。
不得不說,這部動畫片真的非常優秀,每一集看似不過4,5分鐘的劇情,但很有教育意義。
今天,豬爸爸要開車帶大家出去玩。
“快點啊,都準備好了嗎?? ” 豬爸爸興奮的叫喊道。
很快,爸爸的叫喊得到了媽媽和孩子們同樣興高采烈的回應。
但就像無數普通家庭的日常一樣,出門前照例檢查一遍車子的豬媽媽,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Oh,但車還沒有準備好,看看這輛車多臟啊!”
豬媽媽看著滿身泥水的車身,不由得嘆了口氣。
“我覺得沒有很臟啊!你應該看看里面有多亂,哈哈哈!“
豬爸爸不以為然,說話的語氣活像是一個淘氣的孩子。
事實上,車子不僅臟而且亂,可爸爸們好像從來都不覺得這是什么大事。(編劇真的是太接地氣兒了,大概全世界的爸爸們都這么認為吧!)
“Oh,淘氣,邋遢的爸爸!”
豬媽媽接下來的這句話,幾乎堪稱好妻子的范本。
面對臟亂的車子,淘氣的孩子們,還有不以為然的丈夫,換做我們任何一個愛干凈愛整潔的媽媽,估計都氣不打一處來,當即生氣變臉。
可豬媽媽卻只是笑著搖頭說了這么一句,那語氣更像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在嗔怪調皮的兒子。
其實很多時候,不得不說,丈夫和兒子的表現真沒啥區別啊!
要是有,那也是媽媽們對待他們的態度,截然不同啊!
“淘氣,邋遢的爸爸!”
似乎是被媽媽的這句話給逗樂了,佩奇和喬治也爭相模仿起來。
于是,原本可能引起的一場爭吵,就這樣在孩子們的模仿嬉笑中,化為了無形。
“你看看車里的這些垃圾,一大堆報紙,……在我們出發之前,必須把車子清潔干凈。”
可話說回來,雖然豬媽媽沒有半點責怪豬爸爸的意思,但身為媽媽特有的嘮叨屬性卻并沒有絲毫減弱。
接下來,她一樣一樣清理著車里的垃圾,同時也一句不停的嘮叨著。
想來,此時的豬媽媽和日常生活中的你我沒啥兩樣。
多少次,我們被孩子扔得滿地都是的玩具氣得怒吼;
多少次,我們因為老公扔得到處都是的臟襪子大吵大鬧;
而因為這些蔥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的爭吵和矛盾,更是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此起彼伏的上演著。
但接下來,豬爸爸只說了一句話,便讓豬媽媽停止了嘮叨。
“Oh,你說的對,豬媽媽。”
任憑妻子嘮叨個沒完,任由豬媽媽不停的數落,豬爸爸只是聽著,一言不發,靜靜的聽著。
甚至最后,還不忘表明態度:老婆,你是對的,我們都錯了,我們以后一定改!
當然,可能下一次,豬爸爸和孩子們還是一樣會把車子弄臟;
可能,你嘮叨了無數遍,老公還是記不住,要把用過的剃須刀放回原處。
但捫心自問,我們氣的,真的是他們的行為嗎?
我們就非得把老公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愛干凈講衛生的另一個人不可嗎?
其實,不然。
相比于行動,媽媽們更在乎的,是爸爸們的態度。
哪怕,你還是改不了臟鞋子到處扔的壞習慣,但一句“老婆,辛苦了!”就足以抵消妻子的所有疲憊和抱怨。
也許,你還是不習慣東西用完了再送回原處,但一句:“老婆,你是對的,我聽你的。”就足以讓妻子停止嘮叨。
即便你做不到她所希望的,但至少你看到了她的需要,認可了她的做法,這就已經足夠了。
有時候,態度比行動更重要。
接下來,一家人開始忙著洗車。
豬爸爸在清潔車頂,豬媽媽在清結引擎蓋,佩奇在清潔車門,喬治想去擦車窗,總之,一家人配合默契,分工明確。
我們都知道,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家務意識。
但到底該怎么培養呢?
怎樣把想法真正落實到一點一滴的現實生活當中呢?
在這一集里,豬爸爸和豬媽媽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其實,孩子會不會擦車,能不能擦干凈,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過程。
全家人一起勞動,一起努力,一起分工合作的過程,一定會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孩子切身體會到什么叫家庭責任;
也讓孩子能夠真正融入到全家一起勞動的氛圍當中,并為自己能為全家人做出貢獻而真正感到充實和快樂。
都說,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到底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呢?
其實很簡單,像小豬佩奇一家這樣,全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的洗車,就是一次非常好的親子活動,也是爸媽能給孩子的,最美好的家庭回憶。
很快,喬治哭了起來,因為他太矮了,擦不到車窗。
“可憐的喬治,我來幫你吧!”
聽到喬治的哭聲,正忙著擦車子的豬媽媽當即停下了手頭的工作。
她沒有覺得麻煩,也沒有不耐煩,當即把喬治抱了起來,讓他能夠自己擦車窗。
我們都說,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要耐心的去教導孩子。
但捫心自問,如果把我們和豬媽媽角色互換一下,放到當時的場景,面對喬治的哭鬧,我們真的能做到不怒不吼嗎?
我們真的能夠靜下心來,耐心體察孩子哭鬧的原因,并成全他嗎?
很快,隨著喬治和佩奇的頑皮,不懂事,故事進入了高潮部分。
Oh,糟糕,喬治把海綿掉到泥坑里了!(第一次失誤)
喬治用臟海綿擦車子,把車子弄臟了!(第二次失誤)
把這三件事串聯在一起,就變成了如下的一系列過程:
喬治想要擦高處的車窗,因為他太矮夠不著,豬媽媽不得不停下手里的工作,抱著他擦→喬治不小心把海綿墊掉到了泥坑里→喬治用臟海綿墊再次把車子弄臟了。
如果喬治是你的孩子,當目睹他的這一系列舉動時,你能壓抑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嗎?
還沒完呢!
“喬治,你看你又把車子弄臟了!”
“讓我來幫你洗掉吧!“
佩奇一邊生氣的責怪喬治,一邊用喬治剛剛弄臟的污水清洗車子,結果整個車子再次沾滿了泥水,變得泥濘不堪。(第三次失誤)
“佩奇,別用那個……骯臟的泥水!“
豬爸爸還來不及提醒,但為時已晚。
Oh,糟糕,車子被佩奇用泥水灑了個遍!
先是喬治,接著是佩奇,一個接一個的錯誤不斷上演,才剛擦好的車子,轉眼又是滿身泥水了。
看到這里,我當時在想,如果我是豬媽媽,我一定忍不住要打人了,就算勉強忍住了,也難免會對著孩子們一番怒吼指責。
“沒關系,我們用花園的水把它沖干凈!“
但很快,豬爸爸的一句話,再次將所有的不快和矛盾轉移了。
“沒錯,沒錯,我去拿水管好啦!“佩奇當即主動行動起來,想要彌補錯誤。
很多時候,當孩子難免犯錯,
或者,因為孩子一時的失誤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時,我們還能一如既往,心平氣和嗎?
我們能克制自己,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為什么會犯錯,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或是彌補的辦法?
而不是,孩子一犯錯就生氣怒吼,就動手打人嗎?
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能做到,對事不對人嗎?
我們能夠用解決問題的態度,用引導孩子成長的積極思維去應對嗎?
其實,孩子犯錯不可怕,真正值得學習和反思的,是孩子犯錯后,我們要怎么去看待孩子的錯誤,該怎樣去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
佩奇拿著水管,豬爸爸打開了水龍頭,兩人齊心協力,準備重新沖洗好車子。
但佩奇沒拿好水管,把水全都噴到媽媽身上了。(第四次失誤)
“Oh ,佩奇,停下來!”豬媽媽再也忍不住,尖叫起來。
“對不起,媽媽!”佩奇知道自己錯了,卻無法控制住噴涌的水流。
“Oh,豬爸爸,請你快點把水龍頭關掉!”
但很快,尖叫的豬媽媽就冷靜了下來,沒有再一味的指責孩子,而是直接找到了問題的源頭。
Oh,哈哈哈,不用太擔心!
Oh,天哪,大家都被淋濕了!
哈哈哈,至少我們的車洗干凈了!我們也都被洗干凈了!
最后的結果,是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湯雞,但沒有人不開心,更沒有人抱怨。
因為豬爸爸和豬媽媽輕松快樂的態度感染了孩子們,讓他們僅僅把這當成了一個好玩的游戲,大家都咯咯笑個不停,
“你們去弄干衣服,我來擦車!”
看到大家都淋濕了,豬爸爸再次彰顯了為人夫,為人父的擔當,主動承擔起擦車的重任,讓妻兒都先回家換好衣服。
這么看來,淘氣,邋遢的豬爸爸的,其實還真是個負責的好丈夫,好爸爸嘛!
豬爸爸把車擦得很干凈,車子都能映出他的臉。
一張搞笑的臉,更多搞笑的臉(孩子們的,媽媽的,全家人的。)。
“真是輛閃閃發亮的好車。”
換好衣服的豬媽媽出來了,看到了豬爸爸的勞動成果,不忘記隨時隨地的,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
“沒錯,洗車這件事情,我可是專家。”
豬爸爸可真不謙虛,是不是天底下的爸爸們都這么自大啊?
終于洗好了車子,一家人可以高高興興的坐著車子出去玩了。
但在故事的結尾,編劇卻再次給我們安排了一個彩蛋,來了一個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轉折。
“希望你們能一直讓車這么干凈。”
正開著車子的豬媽媽自言自語道。
“好的,媽媽!”佩奇和喬治一口答應了。
“好的,豬媽媽!”豬爸爸也當即做了口頭保證。
Oh ,no ,豬媽媽才說完話,就再次啪啪啪打臉了。只見她把車子開進了一個泥坑,結果車子再次弄臟了。
“媽媽,這一次可是你把車子弄臟了喲!”佩奇一臉認真。
“哈哈,淘氣的媽媽!”豬爸爸歡快的笑聲中,帶著幾分嘲諷和幸災樂禍。
剛剛還在說我呢,現在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哈哈哈哈!
“淘氣,邋遢的媽媽!”
佩奇也隨聲附和,好熟悉的一句評價啊!
在故事開頭,看到滿身泥水的車身,豬媽媽當時對豬爸爸說的,也是這句話。
聽到佩奇這句話,你會不會也忍不住感慨一句: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看似首尾呼應,其實,開頭和結尾說出這兩句一模一樣的話時,說話人的語氣,氛圍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淘氣,邋遢的爸爸!”
豬媽媽說這句話時,有對豬爸爸的了解和包容,也有些許抱怨!
“淘氣,邋遢的媽媽!”
可在故事的結尾,爸爸和佩奇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出了這句話,更多的是調侃,是開心,唯獨沒有半點批評和指責。
其實,洗車是件小事,把車子弄臟了,更是小事一樁。
但在面對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日常小事時,我們能否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
我們能否一如既往的,用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孩子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
我們能否,以一顆平常心去包容配偶身上的缺點和不足?
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也是這5分鐘的劇集所帶給我的,最大的收獲。
面對妻子的嘮叨抱怨,你能心平氣和,認真聆聽嗎?
面對丈夫的淘氣邋遢,你能包容呵護,不生氣不怒吼嗎?
面對孩子接二連三的犯錯,你能平心靜氣,認真分析,耐心教導嗎?
如果不能,那就回到文章開頭,重新把這集視頻再看一遍吧!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豬爸爸和豬媽媽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的智慧與豁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