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去看畫展之前,心中是疑慮的,于是專門請假一天,讓自己心平氣和前去。
我從不覺得自己和藝術有過什么交集,文學是文學,藝術是藝術,可以有文學藝術,卻沒有藝術文學。
看了畫展的介紹,有的名字如雷貫耳,有的默默無聞,如果不去,可能心中還是平淡寡味,愚昧無知。
場館畫作主要集中在一層,徐悲鴻的奔馬圖前擠滿了人,記得小學教科書的封面便是它。齊白石的百花齊放引無數人的品味駐足。初到畫展的前二十分鐘,身邊全是密密麻麻的手機,單反等等,感覺快成了攝影展,每個人都在拍照,我決定改變行程,向著人流的相反方向走去。
我之前是不知道劉海粟的名號的,單獨的一個展廳,第一幅便是朱紅色的黃山峰松,把我腦海中的黑白思緒徹底擊碎。以“藝術叛徒”自號自勵,一生最愛黃山,十上黃岳,跨度達70年之久。
從最開始的單純景色到后面的普藍和其他色彩。讓我這個去過黃山的人遐思不已。一個畫家,真正的以自然為友,畫出了心中的情懷。
我很愛這幅畫,類似色調的一共有三幅。我不知道這個藍色學名叫什么,就是很迷戀它。有一種悠遠的,深邃的,獨立云端閉目納氣的意境。
那座山,是他的港灣,伴著他一起成長,直到九十鮐背之年,不離不棄,山洗滌人心,壯人胸懷。人使山變得柔軟,靜謐而又充滿訴說的姿態(tài)。
五層是俄羅斯畫展,從電梯剛進來眼神便被這一抹亮麗吸引過來,我盯著這幅畫看了許久,也許是山水國畫看的內心寫意很多,寧靜很多。竟一下子被這抹光亮沖擊到了。
這幅畫畫出了黃昏的日光。我很喜歡油畫里對于光的處理,很逼真,比真實的光還要動人。這幅畫,讓我慵懶,讓我寧靜,讓我可以聞到陽光的味道,這樣的一個下午,一定會帶來一個安眠的夜晚。
還有一些油畫是寫實的,仿佛真的變成了攝影展。但是比照片更有質感,很多小孩子貼過去看,嘴里喊著怎么可能。仔細看去,樹干上還有油畫獨有的印記,但又仿佛這本身就是樹干自身的丘壑。
侃侃而談,走走停停,不虛此行。昨日就在思索,所謂我們在今天稱頌的大家們,在他們生活的年代,是否同樣具有名氣,是否同樣在一展才華。還是,他們也和梵高類似呢?
查了劉海粟的生平,也看了很多大師的介紹,心里明白過去的那個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一個你心有才華胸有壯志就會凸顯出來的年代。你的成長,除了藝術本身,還有整個大眾和社會的阻力。但是也正因為時代的局限,他們追求藝術的腳步才愈發(fā)堅定。
我不知道今天有哪些畫家可以成為大家,哪些寫作者可以成為大師。我很希望可以出現一個,如果不經歷那個萬象初新的年代洗禮,就在此刻,一代大師的成長又會是怎樣的呢?
看著他們的畫作和經歷,至少會明白,旁人的判斷和評價,甚至社會的反饋,有時候都是錯的。自己內心得出的答案,就有必要去堅持,由心驅動,驅使腿腳,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通往自我封神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