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編反射弧實在有點長,今天才把9月10號播出的央視教師節特別節目《好大一棵樹》時長兩個半小時的完整版看下來,對里面介紹的一位已經91歲高齡的退休英語老師潘其華佩服得五體投地。潘其華老師思維敏捷、口齒清晰、行動利索,身體狀態良好,生活基本都能自理,正應了那句“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 ? ? ? 潘其華老師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永遠營造一個好的社會”,還引用她的恩師說的“Life is to give,not to take。(生命是給予,而不是索取。)”來勉勵現在的年輕教師。日常的小美積成的大美都寫在潘老師的臉上,看著特別可愛優雅,臉上360度都書寫著博愛和傳遞著精氣神!年輕時的照片更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大美人。
? ? ? ? 有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現,這位有文化有素質有理想有風骨的潘其華老師,其實2013年就在央視《開學第一課》上為全國中小學生上過“開學第一課”,四年過去,潘老師在舞臺上的狀態依然精神矍鑠、美麗優雅,這是知識給予女性的一種永恒之美。最后朱軍問她:您覺得您的哪幾個學生讓您特別驕傲?潘老師答:沒有特別驕傲的,每個學生都是我的驕傲。因為對于學生們來說,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已經很成功了。而且學生們盡管有很多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
? ? ? ? 因為受美國電影《鄉村女教師》的影響而選擇成為一名老師。在她的一生中教過八千多名學生,上過幾萬堂課,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是初為人師的第一堂課。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她,第一次站在哈爾濱第七中學講臺前給學生們上課,也曾緊張得生怕出錯。那時的學生條件有限,很多家庭并沒有能力讓孩子及時走進學校接受教育,因此班里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基礎各不相同,但是大家對學習的熱情是相同的,都有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從那時起潘其華老師就下定決心,要用最大力量去幫助學生,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
? ? ? ? 潘其華老師解放前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大學。大學期間她學的是英國文學,1951年在哈七中任教時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并沒有安排她教英語而是數學。1953年到1964年間到了北京第一六六中學,還是在教數學。為了補充專業知識,她利用業余時間在宣武教師進修學院學習,對工作的努力付出讓她成為了當時學校唯一一個能從初中教到高中的數學老師,直到1964年她才重拾專業教英語。她認為:初中教育是良好行為、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這是夢想的根基。高中教育則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夢想的延續。系統的中學教育讓孩子們能夠確立自己具體的夢想。所以在工作中,潘其華老師一直在拼命學習充實自己,就是為了不辜負孩子們對夢想的期許。
? ? ? ? “或許我不算榜樣,但我盡力了。”她謙虛的說:“從孩子們身上,我看到了這世間最可貴的東西——好奇心,也感受到了學生對老師最純粹的東西——愛。”如今已經到了耄耋之年的潘其華老師,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她的學生人才輩出,扎根各行各業:有中國第一代播音員、有知名的演員、有飛行員、有大學教授等等。從退休至今,她堅持為孩子們做課外輔導,節目錄制時仍在輔導著12名學生,像年輕人一樣享受著追夢的過程,她現在的夢想是要教滿一萬名學生,給自己的教師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 ? ? 教齡33年退休又33年,是最初的夢想讓她將三尺講臺堅守了一輩子。潘其華老師說:感謝孩子們的期待和愛讓我做了一輩子的老師,從未對自己的選擇有過后悔,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還是會用一生的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向91歲高齡的潘其華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