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提問: 比較一下同樣一棵樹,它的樹枝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區別?是什么原因讓光禿禿的樹一到春天就開始長葉子?
答案: 溫度。
群友剖析:青壯年可能經常熬夜或者是平時飲食搭配不對,寒性或陽熱食物偏多,滋陰的食物不足,造血能力下降,血管萎縮變窄,彈性變差。血管萎縮、變脆,當遇到誘因:頭一天晚上喝了啤酒或白酒、吃了辣椒、鹽分多、大魚大肉的食物,也就是吃多了陽熱、陰寒的食物,加上疲勞身體能量被過度消耗,或有情緒大起大落,脆弱的血管就容易破裂形成出血。
師傅補充:通過分析這些不幸的事件,知道如何規避,這樣才能成就人生贏家。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健康長壽。如果只是為了長壽而沒有健康,那叫活受罪,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
我們講到樹,從秋天開始,樹葉開始凋落,樹枝開始變得越來越干,越來越脆,冬天達到極致。夏季折斷樹枝很難,因為它有很強的柔韌性,一旦到秋冬,柔韌性就逐漸的變差。夏天剛下完雨,你會發空氣很潮濕。冬天下完雪,雪融化了空氣卻是干燥的。這就是一個很簡單自然現象,在熱的作用下水變成蒸汽向上蒸騰,天冷的時候,水往下滲不會往上走。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地表的溫度是升高最快,所以夏天,地表溫度足以把雞蛋烤熟,但是你若放在空氣中,它哪怕離地表一米的高度,雞蛋就熟不了。所以溫度是從地表開始上升的,地表溫度上升,地表的水份也就開始向上蒸騰,這時候水份接觸到樹根,樹根吸附水份,在熱的作用下水分順著樹干往上走,開始往上循環起來。
所以光合作用只是人看到的一個現象,如果不是水從地下開始向上蒸騰,是不可能長出葉子來的。當身體里的細胞、血管達到了一個圓潤的程度,溫度適宜身體就不會有啥不舒服的感受。如果溫度低了很多,細胞、血管會收縮,那我們的身體就開始出現各種不適。又比如大冬天的穿個單鞋還出腳汗,那是因為在冷的作用下,腳部的很多細胞里的水分給析出了,所以出水,出腳汗,其實這是一種冷汗。它跟夏天出汗不一樣,夏天熱蒸發的,而冬天是收縮的,兩個是相反的作用。
從自然現象看人體,人體的寒不是直接寒,而是從外向里逐漸的滲透的,人體體表主要是靜脈血管,動脈血管在深層。這時候人的靜脈血管溫度下降了,會逐漸的像樹枝一樣,水分變少,彈性變差、變脆,同時靜脈血中部分物質溶解度下降析出,造成血液循環受阻,到達一定壓力,血管就會破裂。
然后說竹子,為什么竹子上鉆一個洞,晚上的時候會流出水來呢?其實白天氣溫高,水份向上走。到了晚上氣溫下降了,水向下走。
剛剛我們只提到腦溢血,其實所有的出血都是這個道理,包括紫癜、紅斑狼瘡、流鼻血……都是血過不去了,血過不去加上血管又脆,然后就崩了。這也是為什么流鼻血發生在冬天的比較多,夏天少的原因,夏天會出血一個是身體的問題,以及短時間吃錯東西、吹空調,還有服用利尿劑類藥物及抗血凝藥物……。
醫學就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人體就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存在,處在一個相對波動不大的溫度空間,比如20-30度,是最適合生存的,也是對身體最有利的,在北方哮喘的患者,到了南方,哮喘的人基本上就不會發作,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 平衡的高能量機體,以及舒適的生存環境,適宜的飲食搭配,加上高超的心理調適能力,對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