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6年12月20日進群的,進群后每天都泡在群里,只要一有時間就爬樓梯看群里的消息,包括語音信息,也寫了一段時間的感賞和投射。從進群開始到2017年1月11日也就是學生期末考試的那一天,幾乎每天都寫,一共寫了22篇。但隨著寒假的到來,我開始白天在店里幫忙,晚上回家搞大掃除。學習鍛煉寫感賞和投射,所有的活動都停止了。再加上那段時間兒子每天都在家里,每天幾乎都是抱著手機。晚上十二點了還不肯睡,早上一醒來又是手機。寒假作業不主動做,補習班也說沒有作業。整一段時間自己的狀態是非常不好的,累加上不順心,看兒子不順眼……盡管是在新年里,仍然是滿滿的負能量。學習也擱淺了,沒有了正能量的補充,一切又回到原點。
兒子開學的前一天晚上,特地找他談話,當然談話的內容仍然是學習問題。可兒子對我的問話還是采用沉默應對。當時真的滿腔怒火,如果不是自己有意識克制,如果不是認識到孩子已經長大了,我真的會采用暴力來對付他。我提議讓他休學一個學期再復讀八年級,他回答:寧愿不讀書也不復讀!可再問他能否將成績趕上去?他卻很心虛,不敢回答。小升初他是以一等獎學金考進去的,是一百名內的學生。但之后的每一次考試他的成績都一直往下掉,結果就到了現在的九百多名。原因是學習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上課很積極回答問題,愛動腦筋。也是班干部,老師得力的助手。可現在呢?整天都跟一幫學習差的混在一起,課余時間不是踢足球就是打籃球,把學習丟在后腦勺,周末回到家就是玩手機游戲。有一段時間,我把他的手機沒收了。他就悶悶不樂,對家人都沒有好臉色。可仍然是不學習,沒有手機就看電視,看體育頻道看綜藝節目看電影。上周五因磨蹭沒有坐上校車,回不了家。只能去市區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擔心他周末去找同學玩耽誤學習,就打電話讓我們當晚下去接回來過周末。下之前我打電話告訴他我們下去接他。他就不用,要回他明天可能坐車回。當時我們猜想到他可能約了同學出去玩,但執意下去接。可去到爺爺奶奶家的時候,他滿臉的不高興。不理我們拿著衣服去洗澡了。打算洗了澡就不跟我們回來。他奶奶小聲勸他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去,不聽。后面我跟他說,他也不肯走,最后他爸爸說,極不情愿地拿行李。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周六也沒看書寫作業。周六晚我再追問他為什么不肯回家的原因?他才說約了同學排練節目。他們第十周是音樂節,他和幾個同學準備了一個節目,約好了一起排練。我跟他說我們的溝通出了問題,如果他告訴了我們不回來的原因,我們肯定不去接他。并告訴他我們會支持他的表演。主動提出給他買架子鼓。孩子似乎也覺察到是自己沒有說清楚,情緒才好了些。
孩子的爺爺奶奶一直督促我們去找孩子的班主任聊聊,給班主任送點禮,請他關照一下孩子。但因為我自己也是老師,我明白孩子不學,班主任也幫不了他。再說他們的班主任是一個剛畢業的小伙子,兒子對他也有成見。可思來想去在周六晚還是打電話約了他的班主任周日一起吃午飯,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表現。那天我和他爸爸及班主任三個人邊吃邊聊,談了孩子的種種表現及原因,并商量對策。并請班主任幫忙跟學校申請,購買的架子鼓放到學校供他排練。希望能借這個表演的機會提升他的自信心。確實孩子因為學習成績的退步,越來越自卑了。飯后還找了孩子小學的教導主任(我的好朋友)聊天,她也從她教育兩個兒子的經驗來告訴我們要理性地對待兒子的問題。和兩位老師的交談后更加堅定了我要改變自己,從而去影響孩子的信念。
說了這么多孩子的情況,還是言歸正傳談談我的學習狀態。加入親子教育晨讀群之后,我在一月份晨讀了一次,但第二天沒有做晨享。當時正處在新年中,也因為第一次有些緊張,也不知道要說什么好。還有就是自己的認識也不夠到位,總覺得晨讀、感賞、投射作用都不大。電子教材也沒有去認真閱讀,總是希望有老師來告訴我有什么好的方法來改變孩子。或者有人拉著或逼著我去做,從這里說明我也是一個惰性極強又不愛學習的人。但是我喜歡聽喜馬拉雅,喜歡聽姐妹們的晨享。從大家的晨享中讓我明白了要想改變,唯有靠自己去閱讀教材,去做練習,這是唯一的途徑。
感賞自己認識到了學習和鍛煉的重要性,并開始付諸行動。感賞老公也認識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并開始熱愛鍛煉。這個周六他還幫我們幾個好姐妹報了穿越桃花林的徒步,希望我們擁有一個愉快的周末。也祝群里的姐妹們周末愉快!家庭幸福!